日本八十年以来的明清地域社会研究述评
被引量:38
出处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CSSCI
1998年第2期72-83,共12页
Journal of Chinese Social and Economic History
同被引文献902
-
1陈立胜.王阳明“四民异业而同道”新解——兼论《节庵方公墓表》问世的一段因缘[J].哲学研究,2021(3):45-55. 被引量:5
-
2吴强华.近世江南乡居士绅的城乡流动——以分湖柳氏为例[J].史林,2008(1):107-115. 被引量:3
-
3陈支平.区域研究的两难抉择[J].中国史研究,2005(S1):41-52. 被引量:11
-
4张家炎.清代江汉平原垸田农业经济特性分析[J].中国史研究,2001(1):134-143. 被引量:7
-
5李霞,杨豫.走向开放的综合——新文化史学探析[J].国外社会科学,2001(5):27-33. 被引量:10
-
6周绍泉.徽州文书与徽学[J].历史研究,2000(1):51-60. 被引量:66
-
7叶显恩,邓京力.我与区域社会史研究──访叶显恩研究员[J].历史教学问题,2000(6):14-17. 被引量:5
-
8郝刘祥,王扬宗.科学传统与中国科学事业的现代化[J].科学文化评论,2004,1(1):18-34. 被引量:11
-
9赵世瑜.再论社会史的概念问题[J].历史研究,1999(2):4-21. 被引量:61
-
10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J].历史研究,1999(5):140-162.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38
-
1袁凯琳,马俊亚(指导).清末民初的江南地域社会研究——《近代中国的乡土意识:清末民初江南的地方精英与地域社会》评介[J].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20(3):112-117.
-
2董乾坤.环境、经济与国家:多元视角下的闽台社会——评徐文彬《明清以来福建区域社会史研究》[J].学术评论,2020(4):59-67.
-
3韩秀桃.《不平鸣稿》所见明末徽州的民间纠纷及其解决[J].中国文化研究,2004(3):68-79. 被引量:5
-
4任放.二十世纪明清市镇经济研究[J].历史研究,2001(5):168-182. 被引量:40
-
5衷海燕.士绅、乡绅与地方精英——关于精英群体研究的回顾[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26-130. 被引量:35
-
6黄宽重.从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看宋代基层社会演变[J].历史研究,2005(4):100-117. 被引量:64
-
7罗志华.生态环境、生计模式与明清时期闽西社会动乱[J].龙岩学院学报,2005,23(5):54-58.
-
8行龙.二十年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之反思[J].近代史研究,2006(1):1-19. 被引量:47
-
9常建华.宋明以来宗族制形成理论辨析[J].安徽史学,2007(1):75-87. 被引量:10
-
10安涛.近40年来江南市镇社会经济史研究综述[J].枣庄学院学报,2007,24(3):77-82.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322
-
1曹瑞冬.民国工商税收史研究之整体性刍论[J].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22(2):68-86.
-
2彭长桂.作为概念隐喻的祠堂:公地治理的“孔子方案”[J].制度经济学研究,2022(3):64-97.
-
3段金龙,范春义.方志戏曲史料的多形态著录及其价值——以山西省为考察中心[J].艺术学界,2020(2):222-235.
-
4谢遵议.转译视角下的中西文化互动——评张宁《异国事物的转译——近代上海的跑马、跑狗和回力球赛》[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21,42(6):91-97.
-
5樊瑾.乡贤文化对大湾区生态博物馆营造的实践与影响——以顺德青田为例[J].艺术博物馆,2022(5):88-93.
-
6陈衍宏.论中国地方志给对外汉语教学的启示[J].新疆地方志,2022(3):25-31.
-
7谢腾飞.1930年代的乡村工业实验、“新人”形象与现代性反思——论新发现的费孝通小说《茧》[J].西部文艺研究,2022(3):92-100.
-
8钱宁峰.宋代“豪横”势力的司法认知和处置逻辑——以《名公书判清明集》判词为中心[J].法治现代化研究,2021,5(4):93-109.
-
9刘小新.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 善于继承方可更好创新[J].学术评论,2020(3):7-10.
-
10陈郑云.论新编村志的传承创新与文献价值——以《曹口村志》为例[J].史志学刊,2019,0(5):21-25.
-
1泷野正二郎,张玉林.2000年日本史学界关于明清史的研究[J].复印报刊资料(明清史),2003(1):78-84.
-
2谷川道雄,徐谷芃.受教四十年[J].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2004,0(1):1-4.
-
3艾平.日本1993年清史研究概况[J].清史研究,1995(2):109-116. 被引量:1
-
4艾平.日本1995年清史研究概况[J].清史研究,1997(4):121-128. 被引量:4
-
5叶军.日本“中国明清史研究”新特点:地域社会论与年鉴学派[J].社会科学,2002(1):73-77. 被引量:3
-
6邝桂荣.珠江三角洲的沙丘遗址与贝丘遗址[J].岭南文史,1998,0(3):29-31. 被引量:5
-
7杨式挺.“大湾文化”初议──珠江三角洲考古学文化命名探讨[J].南方文物,1997(2):7-27. 被引量:1
-
8黎莎.澳门名称的来历[J].办公室业务,1998(5):1-1.
-
9杨式挺.从考古材料看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历史关系(下)[J].岭南文史,1997,0(3):20-27.
-
10杨式挺.从考古材料看香港与祖国内地的历史关系(上)[J].岭南文史,1997,0(2):18-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