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江汉考古》
1998年第2期96-96,共1页
Jianghan Archaeology
同被引文献17
-
1山东章丘市小荆山遗址调查、发掘报告[J].华夏考古,1996(2):1-23. 被引量:33
-
2王吉怀,吴加安,梁中合.安徽宿县小山口和古台寺遗址试掘简报[J].考古,1993(12):1062-1075. 被引量:38
-
3贾庆元.安徽濉溪石山子新石器时代遗址[J].考古,1992(3):193-203. 被引量:30
-
4陈国庆,孟华平.大溪文化陶支座用途剖析[J].江汉考古,1991(3):61-64. 被引量:7
-
5王晓宁.大溪文化中的猪嘴形陶支座[J].四川文物,1990(4):29-31. 被引量:2
-
6思晋.松嫩平原古代的陶支脚[J].北方文物,1986(1):18-20. 被引量:5
-
7宁荫棠,王方.山东章丘县小荆山遗址调查简报[J].考古,1994(6):490-494. 被引量:13
-
8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海岱地区史前考古的新课题——试论后李文化[J].考古,1994(3):247-255. 被引量:15
-
9王永波,王守功,李振光.山东临淄后李遗址第三、四次发掘简报[J].考古,1994(2):97-112. 被引量:44
-
10刘延常,兰玉富,佟佩华.山东章丘市西河新石器时代遗址1997年的发掘[J].考古,2000(10):15-28. 被引量:29
-
1王晓宁.大溪文化中的猪嘴形陶支座[J].四川文物,1990(4):29-31. 被引量:2
-
2孟华平.论大溪文化[J].考古学报,1992(4):393-412. 被引量:7
-
3彭浩.评《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文化概论》[J].江汉论坛,1995(12):90-90.
-
4方圆,范久辉(图).茶马古道:开始与结束的新轮回[J].西藏旅游,2009(3):30-31.
-
5杨权喜.石家河古城探讨[J].中华文化论坛,1995(4):56-60. 被引量:2
-
6高应勤.长江西陵峡考古学文化发展序列综论[J].长江论坛,1997(5):61-63.
-
7高应勤.西陵峡新石器时代文化序列研究[J].四川文物,1998(2):8-11.
-
8高至喜.发掘文化遗产 造福当代社会[J].东南文化,1992(1):2-3.
-
9陈兆善,陈子文,程璐,郜骅,吴健,李金生,张建群,林博.将乐县火烧岭窑址发掘简报[J].福建文博,2012(3):40-48. 被引量:1
-
10余秀翠.宜昌扬家湾在新石器时代陶器上发现刻划符号[J].考古,1987(8):763-764. 被引量: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