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我国的陪审制度与司法改革
被引量:
30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陪审制是一项重要的司法民主制度,作者从理论与司法实践层面对我国陪审制的存废之争进行了理性评析,并据此阐明,我国的司法制度改革主张废弃陪审制或移入陪审团制都是偏颇的。文章指出,陪审制的功能中蕴含着体现和维护司法公正的价值追求,在当前的司法改革中,我们应当对陪审制的作用予以重新认识与发展,在此分析之后,本文对改革与完善我国陪审制提出了一系列可行性的建议和设想。
作者
蒋安
机构地区
湖南大学法律系
出处
《法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8-86,共9页
Law Review
关键词
陪审制度
存废
司法公正
司法改革
分类号
D926.2 [政治法律—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67
引证文献
30
二级引证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167
1
焦诸华.
英国陪审制度的历史嬗变及存废之争[J]
.政治与法律,2001(5):70-74.
被引量:12
2
蒋安.
我国陪审制度的当代命运——对近年陪审制度研究的回顾、评析与展望[J]
.政法论丛,2000(6):8-12.
被引量:14
3
蒋安.
香港与内地陪审制度之比较与完善[J]
.政治与法律,2000(2):65-69.
被引量:6
4
许睿,郑志华,姚明铭.
陪审制在美国的运作[J]
.政治与法律,2000(2):76-79.
被引量:8
5
胡建成,苏梅芳.
人大“个案监督”问题探讨──接受人大的个案监督有利于保障司法公正[J]
.政治与法律,2000(2):4-5.
被引量:6
6
黎藜.
人大行使个案监督具有宪法依据[J]
.政治与法律,2000(2):5-6.
被引量:4
7
贺日开.
也谈人大对法院进行个案监督[J]
.政治与法律,2000(2):6-7.
被引量:1
8
沈庆中.
对地方人大开展个案监督的反思[J]
.政治与法律,2000(2).
被引量:5
9
黄涛.
加强司法监督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制[J]
.社科纵横,2008,23(7):80-81.
被引量:1
10
苏力.
基层法院审判委员会制度的考察及思考[J]
.北大法律评论,1998(2):320-364.
被引量:103
引证文献
30
1
蒋安,张坤世.
当代中国陪审制度改革的误区与评判[J]
.中国司法,2002(4):57-59.
2
雷朝霞,郑淑霞.
两大法系陪审制度之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S1):121-123.
被引量:2
3
黄涛.
加强司法监督必须坚持和完善人民陪审制[J]
.社科纵横,2008,23(7):80-81.
被引量:1
4
苏海燕.
论完善我国人民陪审制度[J]
.职大学报,2003(2):93-96.
5
吴萨.
十二位经济学家的政策建议[J]
.金融博览,2002(9):42-43.
6
赵丽梅.
中外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
.黑龙江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73-74.
被引量:1
7
王盼.
陪审制与司法公正[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5):51-57.
被引量:1
8
毛颖颖.
论我国刑事诉讼中的陪审制度[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18-21.
9
蒋安,李蓉.
诉讼观念的变迁与当代司法改革[J]
.法学评论,2002,20(1):83-89.
被引量:7
10
孙世岗.
陪审制的理性与理性的陪审制[J]
.福建法学,2001(4):12-15.
二级引证文献
66
1
陈洪杰.
“政法”传统的组织生成及转型——基于“党的领导”与“人民民主”的关系叙事[J]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20(1):159-183.
被引量:1
2
陈洪杰.
司法认同的期望象征 反思“无偏倚性”程序策略[J]
.中外法学,2022,34(3):744-763.
被引量:3
3
艾丹.
刑事陪审事实审与法律审的分离向度[J]
.河北法学,2020,0(2):192-200.
被引量:3
4
王晓.
人民陪审员制度之“复兴”[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14-18.
5
刘晓霞.
对我国陪审制度现状的反思[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3(3):101-103.
被引量:4
6
周晓鹏.
大陆与香港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9,26(1):17-19.
7
龚轲.
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完善[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14-17.
被引量:1
8
曹志勋.
商事审判组织的专业化及其模式[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23(1):121-130.
被引量:13
9
刘增娥.
浅论我国刑事陪审制度[J]
.行政与法,2004(7):124-126.
10
廖永安,李旭.
对我国陪审制的否定性评价[J]
.金陵法律评论,2003(2):43-50.
被引量:8
1
孟祥鹏.
国内学界对现代化含义的认识与发展[J]
.新西部(下旬·理论),2013(6):4-5.
被引量:1
2
刘燕.
中美陪审制的比较及对我国人民陪审制的完善[J]
.理论导刊,2007(4):95-97.
被引量:6
3
蒋碧昆,王治平,郭锐.
加速推行律师制度[J]
.现代法学,1980,2(3):38-40.
被引量:1
4
金晓丹.
中国内地与香港陪审制度比较研究[J]
.甘肃政法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4(1):66-69.
被引量:2
5
李超玲,钟洪.
人民陪审制度的价值分析[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15(3):108-110.
被引量:1
6
何爱芳.
浅议人民陪审员制度[J]
.法制与社会,2007(12):507-507.
7
许耀桐.
民主集中制在中国的认识与发展过程[J]
.新视野,2010(4):4-6.
被引量:3
8
罗筠.
从现代国家构建的视角看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J]
.中国行政管理,2011(9):59-62.
被引量:2
9
何时.
论行政法制监督[J]
.行政与法,2003(11):54-56.
被引量:1
10
鲁书月.
胡乔木在1978年国务院务虚会上的发言及其影响[J]
.当代中国史研究,2009,16(4):33-41.
被引量:2
法学评论
1999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