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史林》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1-13,共13页
Historical Review
同被引文献91
-
1程德鲁.涵江又发现摩尼教残碑[J].海交史研究,1991(1):52-52. 被引量:1
-
2周梦江.从蒼南摩尼寺的发現談溫州摩尼敎[J].海交史研究,1990(2):75-79. 被引量:6
-
3陈长城.莆田涵江发现摩尼教碑刻[J].海交史研究,1988(2):117-118. 被引量:7
-
4黄世春.福建晋江草庵发现“明教会”黑釉碗[J].海交史研究,1985(1):73-73. 被引量:9
-
5林文明.摩尼教和草庵遗迹[J].海交史研究,1978(1):32-40. 被引量:5
-
6胡忠良.雍正中期“江南案”透析[J].清史研究,2001(1):58-64. 被引量:2
-
7陈一舟,涂元济.福建摩尼教寺院遗址考[J].海交史研究,2004(1):75-83. 被引量:5
-
8林悟殊.元代泉州摩尼教偶像崇拜探源[J].海交史研究,2003(1):65-75. 被引量:3
-
9粘良图.从田野调查看明清时期泉州明教的走向[J].海交史研究,2008(2):102-114. 被引量:5
-
10杨讷.再谈“扶箕诗”[J].历史研究,1979(4):57-62. 被引量:3
引证文献8
-
1王媛媛.中国东南摩尼教研究评述[J].中国史研究动态,2005(7):11-20. 被引量:3
-
2杨富学,史亚军.摩尼教与宋元东南沿海农民起义--研究述评与展望[J].宗教学研究,2013(2):240-246. 被引量:1
-
3叶原.宋代三教合一信仰格局对民间信仰的影响--以安岳、大足石窟造像为例[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1(2):77-81.
-
4赵玲.清代改土归流后禁止土家族巫舞原因与效果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36(7):57-61. 被引量:2
-
5刘顺献.宋朝法律形式及其变迁问题分析[J].法制博览,2019(10):220-220.
-
6王昊哲.从政教关系视角比较黄巾起义与方腊起义[J].文教资料,2019,0(29):83-84.
-
7徐紫林.舆论传播视阙下南宋地方宗教人士声誉建构及其影响[J].攀枝花学院学报,2020,37(3):89-95.
-
8茆巍.1768年叫魂案再审视与解读[J].中国社会科学,2023(6):185-20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7
-
1杨富学,史亚军.摩尼教与宋元东南沿海农民起义--研究述评与展望[J].宗教学研究,2013(2):240-246. 被引量:1
-
2尤小羽.摩尼教符咒从波斯到阿拉伯和中国福建的流传[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7(2):110-117. 被引量:4
-
3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创新团队,李良品,廖佳玲.中国土司制度与土司文化研究2015年度科研报告(上)[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16,32(3):1-14. 被引量:1
-
4包朗,樊连霞.《摩尼光佛》的学术价值[J].中东研究,2019,0(1):41-73. 被引量:2
-
5盖佳择,杨富学.霞浦摩尼教历史文化研究述评[J].丝绸之路,2020,0(1):15-37. 被引量:1
-
6彭福荣,向云峰.清代改土归流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23,25(1):17-24. 被引量:1
-
7褚艳红.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中国学”[J].探索与争鸣,2024(3):166-176. 被引量:3
-
1陈新来,陈正良.大众信仰的时代剖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3,16(3):106-109.
-
2徐文明.天台宗玉泉一派的传承[J].佛学研究,1998(0):239-245. 被引量:6
-
3虞云国.房龙·金庸·吃菜事魔[J].万象,2000,2(2):75-83.
-
4陈正良.大众信仰的嬗变与时代重建[J].江汉论坛,2005(5):83-86. 被引量:4
-
5胡可涛.慈航普渡,劝善金箴——以“观音”为题材的劝善书研究[J].五台山研究,2014(1):48-51.
-
6范立舟.元代白莲教的乡村生存及其与吃菜事魔和弥勒信仰的糅合[J].宗教学研究,2013(4):239-246. 被引量:1
-
7震林.碧山寺佛教简史[J].五台山研究,1996(2):3-8.
-
8何劲松.天台宗在日本和韩国的传承与发展[J].东南文化,1994(2):119-131.
-
9冯波.马克思与尼采思想中的伊壁鸠鲁--从宗教批判的角度出发[J].山东社会科学,2014(8):19-25.
-
10稻冈誓纯,杨笑天(译).庐山慧远的念佛结社[J].佛学研究,2007(1):7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