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国家创新体系中我国高校科研模式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
被引量:
1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知识经济的到来表明了以知识、人力资本等为依托的创新活动在经济活动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也表明了建立面向这一新型经济的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性。文章在分析我国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功能和作用基础之上,着重研究高校科学研究模式的现状和面临的困境,以提出相关的发展对策。
作者
席酉民
姚小涛
机构地区
西安交通大学
出处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年第2期1-5,共5页
R&D Management
关键词
国家创新体系
高等学校
科学研究
模式
分类号
G649.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117
参考文献
2
1
金周英.
组织创新和虚拟研究所[J]
.中国软科学,1998(4):11-17.
被引量:17
2
赵克,朱新轩.
论技术创新主体的转换[J]
.科学管理研究,1996,14(4):5-9.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3
1
刘强.
中国企业技术创新政策研究[J]
.大自然探索,1995,14(2):107-116.
被引量:1
2
杨宏进,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1997年
3
戴汝为,自然杂志,19卷,4期
共引文献
28
1
刘康.
技术创新主体和产业技术联盟形式分析[J]
.科技促进发展,2011,7(3):42-47.
2
睢党臣.
论知识经济条件下陕西产业结构的调整[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8(2):36-40.
被引量:2
3
马跃,龚伯锋.
对高校科技体制改革的几点建议[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4):24-26.
被引量:1
4
梁昌娟,朱克海.
虚拟研发中心——汽车研发的新模式[J]
.大众科技,2006,8(3):54-56.
被引量:1
5
欧立雄,刘林奇,肖勇,邵婧婷.
基于项目的虚拟研发联盟技术创新能力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2006,24(1):5-7.
被引量:4
6
黄鹤羽.
我国林业科技的发展趋势与对策[J]
.世界林业研究,1997,10(1):43-51.
被引量:8
7
李敬波.
刍议虚拟研发组织理论研究与应用现状[J]
.科技与管理,2007,9(6):27-29.
被引量:2
8
鲁海帆.
虚拟研发组织的道德风险及其控制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9,29(7):460-462.
9
裴洪志,孙耀吾.
“官产学”创新网络与企业主导作用研究[J]
.商业研究,2010(1):45-49.
被引量:5
10
叶晓梅,刘春杰.
我国企业技术进步战略选择[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27(6):11-16.
同被引文献
106
1
徐娟.
我国各省高校科研投入产出相对效率评价研究--基于数据包络分析方法[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9,30(2):76-80.
被引量:64
2
高珉,刘英,韩书桂,赵春花.
创建学习型科研院所的实践与成效[J]
.政工研究动态,2009(24):43-44.
被引量:1
3
丁厚德.
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基本国策[J]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13(3):52-56.
被引量:35
4
董晋曦.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兼论高校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6):6-10.
被引量:20
5
王维波.
高等学校科研管理工作的组织效能分析[J]
.北方论丛,1997(2):112-114.
被引量:3
6
周福忠.
科教兴国与高校新使命[J]
.兰州商学院学报,1999,15(4):4-5.
被引量:2
7
王伟.
也谈构建“学习型研究所”[J]
.科学新闻,2003,7(20):19-20.
被引量:1
8
潘泳,何丽梅.
关于高校科研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4(5):106-108.
被引量:51
9
康旭东,王前,郭东明.
科研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J]
.科学学研究,2005,23(2):232-236.
被引量:112
10
官建成,何颖.
基于DEA方法的区域创新系统的评价[J]
.科学学研究,2005,23(2):265-272.
被引量:242
引证文献
17
1
董晋曦.
关于国家创新体系的若干思考──兼论高校应成为知识创新系统的第一执行主体[J]
.研究与发展管理,1999,11(6):6-10.
被引量:20
2
王志威,刘云.
从科研模式看高校科研管理[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S1):17-20.
被引量:2
3
张千帆,张子刚.
高校科研协调管理研究[J]
.科技管理研究,2004,24(6):73-74.
被引量:3
4
靳萍,彭晓东,周小军.
高校创造性人才培养机制研究[J]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3):89-91.
被引量:2
5
陈烈.
关于加强黑龙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之管见[J]
.商业经济,2005(5):11-12.
6
王怡然,陈士俊,张海燕,柳洲,王梅.
高校创新团队建设的若干理论问题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24(8):194-197.
被引量:37
7
王光平,沈红丽,金浩.
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分析[J]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2(5):72-74.
被引量:3
8
王端旭,薛会娟,张东锋.
试论“远缘杂交”与创造力的提升--以高校科研团队为例[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7):182-185.
被引量:7
9
王志威.
优化高校科研和管理模式的探讨[J]
.科技管理研究,2010,30(12):89-90.
被引量:13
10
董晋曦.
如何改变科学院的体制和职能——兼论高校在知识创新中的地位和作用[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9,20(11):27-3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17
1
盛彦文,骆华松,宋金平,赵金丽,张学波.
中国东部沿海五大城市群创新效率、影响因素及空间溢出效应[J]
.地理研究,2020,0(2):257-271.
被引量:79
2
凌申坤,雷日平,刘晨.
论加入WTO后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构建[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0(z1):257-258.
被引量:3
3
郑玉荣.
制度创新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关键[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04,17(4):225-226.
被引量:1
4
杨慧玉,王会斌,张平平.
高校技术转移的机制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17(5):108-114.
被引量:23
5
陈涛.
高校科技创新体系的系统论透析[J]
.辽宁教育研究,2005(11):31-33.
被引量:6
6
张卫红.
增强高校创新能力的对策建议[J]
.科技创业月刊,2006,19(1):37-39.
被引量:1
7
张波.
学分制下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6,24(5):173-174.
被引量:2
8
伯.
烟用醋纤丝束不再依赖进口[J]
.精细化工原料及中间体,2006(5):43-43.
被引量:1
9
张杰.
高校知识产权保护与技术转移战略研究[J]
.技术与创新管理,2007,28(6):50-53.
被引量:1
10
齐瑞福,孙东川.
以技术创新为核心的国家创新体系研究[J]
.商业时代,2008(4):8-9.
1
卢开聪,张扬,李菊琪.
研究型大学本科生科研模式探究[J]
.化工高等教育,2009,26(5):13-15.
被引量:3
2
魏声汉.
中小学教育科研模式的构建[J]
.教育世界,2001(1):58-60.
3
马兴娥.
试析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改革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俪人(教师),2015,0(23):260-260.
4
邹俊.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大学教育科学,2002(S1):99-101.
被引量:8
5
乔舫.
反思与重塑——谈信息技术教学现状与发展对策[J]
.新课程导学(上旬刊),2016,0(8):18-18.
6
宋旭峰.
江苏高等教育研究事业的现状与发展对策[J]
.江苏高教,1998(3):25-27.
被引量:1
7
牛妙艳.
浅析中职音乐教学之现状与发展对策[J]
.黄河之声,2015(2):61-61.
8
石丽娟,解成义,韩云芷.
欠发达地区农村学前教育现状与发展对策[J]
.保定学院学报,2012,25(5):103-106.
被引量:4
9
徐玲.
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发展对策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7):101-102.
10
佟硕,王萍,丛艳.
沈阳市幼儿园教师心理健康现状与发展对策[J]
.学前教育研究,2013(6):49-51.
被引量:7
研究与发展管理
1999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