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物权行为的“二象性”
被引量:
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物权行为不仅具有法律行为属性,而且具有事实行为属性,意思表示和事实行为是物权行为的“两项要件”,但在现实形态上必须将其理解为一项行为,此也正是物权行为“二象性”之特征。
作者
李庆海
出处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60-62,共3页
Science of Law:Journal of Northwest University of Political Science and Law
关键词
物权行为
二象性
事实行为
法律行为
分类号
D913.01 [政治法律—民商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75
同被引文献
75
1
王旭.
依宪治国的中国逻辑[J]
.中外法学,2021,33(5):1125-1143.
被引量:18
2
关涛.
作为生存法的不动产物权制度[J]
.中国法学,1999(1):57-65.
被引量:16
3
田士永,王萍.
物权行为理论研讨会综述[J]
.中国法学,1998(4):122-126.
被引量:39
4
赵勇山.
论物权行为[J]
.现代法学,1998,20(4):21-32.
被引量:36
5
王萍.
物权行为的法理基础[J]
.政法论坛,1998,16(2):15-24.
被引量:7
6
王利明.
物权行为若干问题探讨[J]
.中国法学,1997(3):58-70.
被引量:99
7
于海涌.
物权变动中第三人保护的基本规则[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01,22(4):3-11.
被引量:61
8
何秉群.
合同法应明确赠与合同为实践合同[J]
.河北法学,1998,16(3):48-49.
被引量:2
9
李永军.
我国民法上真的不存在物权行为吗?[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1998,20(4):55-63.
被引量:42
10
李盾.
我国赠与合同的实践性与诺成性探讨[J]
.法学评论,1999,17(5):125-127.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7
1
谢怀栻,程啸.
物权行为理论辨析[J]
.法学研究,2002,24(4):89-95.
被引量:59
2
张乐.
物权行为理论若干问题探析[J]
.平原大学学报,2005,22(5):51-54.
3
蒋军洲.
要物合同立场的比较法考察及其启示——以我国的不同法域为考察对象[J]
.河北法学,2011,29(2):97-106.
被引量:4
4
李鹏飞.
物权行为相关概念辨析[J]
.金卡工程(经济与法),2011,15(3):213-214.
5
刘国涛,迟美鸿.
物权行为无因性理论探析[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11(3):64-70.
被引量:1
6
齐延平.
中国人权发展道路的生成逻辑、价值面向与实践机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坚持走中国人权发展道路”之学理阐释[J]
.法学家,2022(6):1-16.
被引量:11
7
张安毅,上官文庆.
物权行为论[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4):58-61.
二级引证文献
75
1
齐延平.
当代中国人权的人学基础[J]
.当代法学,2023,37(3):3-16.
被引量:4
2
赵虎.
浅论物权变动[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3):20-24.
3
韩兴.
物权行为理论再思考[J]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4(2):72-74.
4
吴一鸣.
契据交付:英美法中的“物权行为”——历史的巧合还是生活的必然?[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10(2):335-351.
被引量:7
5
叶金强.
公信力与物权行为无因原则[J]
.清华法学,2005(1):62-83.
被引量:2
6
史美良.
对“债权契约”概念的逻辑质疑——兼论买卖行为的双重属性[J]
.浙江社会科学,2004(5):210-215.
被引量:1
7
王利明,马特,冯恺.
2002年民商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3(1):44-51.
8
金凤.
物权行为无因性之认识[J]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47-51.
9
涂宇.
物权行为无因性分析[J]
.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05,15(2):43-44.
10
张福.
物权变动中如何实现对第三人的保护[J]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4,17(3):1-4.
被引量:1
1
马建荣.
人的二象性下的科学发展观[J]
.青春岁月,2016,0(3):209-209.
2
徐学庆.
实物形态和势形态:国家表现形态的二象性[J]
.实事求是,2007(6):15-19.
3
徐学庆.
国家二象性与国家政权建设实效[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8,12(1):91-97.
4
王正明.
旗帜:道路、理论体系、指导思想与社会制度[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8,10(1):122-123.
5
宋槿篱.
宪法权威论[J]
.湖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3(4):44-48.
被引量:7
6
鲁鹏.
实践标准的现实形态[J]
.理论学刊,2008(4):6-8.
7
袁勇,朱淑娣.
经济行政法涵义评析[J]
.甘肃理论学刊,2005(3):99-102.
被引量:3
8
李想.
探寻婚姻登记司法审查困境的突围之路[J]
.中国民政,2010(11):38-39.
被引量:1
9
柯宪法.
运输毒品罪诌议[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32(12):134-135.
10
段泽孝.
论行政合同的行政行为属性[J]
.湘潮(理论版),2011(9):37-38.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199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