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教育科学》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9-12,共4页
Education Science
二级参考文献15
-
1王冀生.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评估制度的基本要点[J].高等教育研究,1994,15(1):43-47. 被引量:32
-
2张德祥.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J].高等教育研究,1995,16(4):37-41. 被引量:18
-
3王冀生.建立教育评估的社会中介组织[J].上海高教研究,1996,16(5):22-23. 被引量:8
-
4田平.建立中介机构:协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5):32-36. 被引量:24
-
5刘春惠.社会评估探析[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6,(3).
-
6陈玉琨.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2:9-14.
-
7伯顿·克拉克.高等教育系统[M].杭州:杭州大学出版社,1989..
-
8董秀华.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中的职能与作用[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4).
-
9李文兵.高校质量保障中介机构问题研究(硕士论文)[M].,..
-
10冒荣.试论成立中性教育评估机构的必要性[J].辽宁高等教育研究,1996,(5).
共引文献45
-
1张建新,刘康宁.半官方高等教育学术评估中介机构模式探讨[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08,24(2):43-49. 被引量:4
-
2夏永庚,吴艳玲,周扬.发展教育中介机构的现实意义及政策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4(11):52-54. 被引量:3
-
3劳凯声.公共教育体制改革中的伦理问题[J].教育研究,2005,26(2):3-11. 被引量:34
-
4程化琴,邵金荣.关于建立我国民办学校评估制度的思考[J].教育发展研究,2006,26(6):12-16. 被引量:3
-
5王建成.中美高等教育认证制度比较分析[J].教育科学,2006,22(6):80-83. 被引量:6
-
6李涛,彭江.我国政府在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的角色定位——美国国家质量奖的启示[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07(2):9-11.
-
7张曾,李涛.高等教育评估体系中政府行为的定位——美国国家质量奖的启示[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7(7):166-167. 被引量:2
-
8线联平.试论教育中介组织在高等教育拨款中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07(8):1-4. 被引量:3
-
9吴洪富.法律:解决我国高等教育评估中介组织现存问题的明智选择[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0(9):73-76. 被引量:3
-
10范柏乃,姜展鹏,江蕾.推进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思考[J].软科学,2007,21(5):80-8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29
-
1毕国军.深化教育改革与教育中介组织[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23-26. 被引量:1
-
2毕家驹.美国高等教育鉴定及其管理机制的变迁[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7(1):111-117. 被引量:6
-
3金东海.发达国家教育中介组织及其借鉴意义[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2(6):64-67. 被引量:17
-
4王建成.美国教育认证机构的行业认可和官方认可[J].比较教育研究,2005,26(6):42-46. 被引量:25
-
5张德祥.政府与高等学校之间的“缓冲器”[J].高等教育研究,1995,16(4):37-41. 被引量:18
-
6刘圣中.论等级制与专业化——官僚组织的两难[J].江西社会科学,2006,26(2):168-172. 被引量:3
-
7周光礼.论中国政府与教育中介组织的互动关系:一个法学的视角[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4(3):140-154. 被引量:20
-
8田平.建立中介机构:协调政府与大学的关系[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5):32-36. 被引量:24
-
9陈玉琨.论高等教育评估的中介机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1998,2:9-14.
-
10.新英汉词典(世纪版)[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0.674.
二级引证文献13
-
1陆震,尤建新,杜学美.对建立我国教育评估组织认可制度的理论思考[J].全球教育展望,2005,34(8):68-72. 被引量:1
-
2石军霞.我国高等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2):31-33. 被引量:5
-
3丁光亮.公共治理视阈下高等教育管理的政府责任[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9(3):53-56.
-
4罗建平,马陆亭.东京大学教育经费与发展战略的联动[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58(6):130-135. 被引量:3
-
5于海峰,曹海军,孙艳.中国语境下非政府性教育中介组织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2(4):73-78. 被引量:7
-
6饶雨夏.高等教育中介机构的存在必要性和发展合理性之探析[J].文教资料,2012(1):138-140. 被引量:2
-
7李贞刚,任涛,陈强.我国高等教育元评估的实践缺失与治理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33(4):29-34. 被引量:10
-
8刘波,刘泽环.近十年我国民间教育评估机构研究述评[J].现代教育管理,2015(8):45-50. 被引量:7
-
9袁益民.“管办评分离”改革与教育质量保障[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6,32(1):8-21. 被引量:18
-
10刘波,张洁霞.民间组织参与教育评估的学理分析[J].教育文化论坛,2016,8(1):23-29.
-
1杨晓江.国外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轨迹述评[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0(1):16-20. 被引量:1
-
2杨晓江.试析国外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特征[J].上海教育科研,2000(10):24-26. 被引量:2
-
3张月娥.国内高校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发展刍议[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1):119-121.
-
4杨晓江.关于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界定[J].江苏高教,1998(5):16-19. 被引量:17
-
5李亚东.试论我国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的构建[J].教育发展研究,2002,22(11):63-66. 被引量:31
-
6朱淑华.国内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研究现状述评[J].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2009(4):7-10. 被引量:11
-
7赵丽翔.高等教育评估中介机构对教育公平的促进作用探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8(2):9-10.
-
8邓岳敏.浅议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评估[J].职业技术教育,2002,23(10):20-22. 被引量:14
-
9黄可欣.论我国教育中介组织的发展对策[J].企业家天地(中旬刊),2011(1):89-90.
-
10李志仁.新形势下高等教育评估的地位及发展要求[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01(2):30-32. 被引量: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