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体育文化导刊》
1999年第5期28-33,共6页
Sports Culture Guide
共引文献13
-
1林琳.马球的起源和唐代的马球运动[J].贵州文史丛刊,2000(6):9-13. 被引量:9
-
2崔鸿飞.中国古代马球运动发展、演变的时代特点[J].体育文史,2000(2):42-43. 被引量:7
-
3崔乐泉.考古学与中国古代体育史研究[J].南方文物,2008(2):127-134. 被引量:13
-
4崔乐泉.考古发现与唐宋时期的体育活动[J].考古,2008(7):70-84. 被引量:9
-
5薛锋.我国古代壁画中的原生态体育文化特性考析[J].甘肃科技,2010,26(23):164-166.
-
6王天姿,王禹浪.辽金元时期壁画研究综述概要[J].满族研究,2016(1):25-38. 被引量:2
-
7王琨.敦煌古代武术研究综述[J].武术研究,2016,1(7):33-37. 被引量:5
-
8薛更新.近三十年国内丝绸之路体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体育研究与教育,2020,35(3):36-41. 被引量:1
-
9佑乾鑫,连梦龙,李宁.古代休闲体育投壶运动的发展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20,28(10):134-135. 被引量:1
-
10王伟,谢智学.敦煌岁时游艺的体育特征与当代价值[J].枣庄学院学报,2021,38(4):81-85.
同被引文献93
-
1韩灿,张治远,李玉林.西藏古代弈棋的历史考释及文化价值[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3):146-152. 被引量:2
-
2罗普云,罗普磷.浅析丝绸之路体育对唐代马球运动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2):15-18. 被引量:6
-
3徐虎泼,孙广凯.武术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6(2):83-86. 被引量:9
-
4王蓉.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9,28(1):21-25. 被引量:7
-
5裴立新,王毓瑞,韩佐生,郭层城,熊振强,舒有谟,武富刚,马世平,霍旭忠,岳继翼.西北地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基本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1999,19(4):1-4. 被引量:54
-
6张承媛.两汉游乐体育文化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8,32(4):114-116. 被引量:9
-
7熊晓正.我国古代体育思想研究之管见[J].体育科学,1986,7(1):7-11. 被引量:4
-
8易才卓.古代体育的形成和发展——介绍西周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体育[J].韶关学院学报,1985(Z1):75-89. 被引量:1
-
9汪伟信.论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8(3):6-8. 被引量:10
-
10谢惠蓉,路春雷,姚蕾.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时代价值[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7,13(2):16-19.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12
-
1吕天赦.论中国中西部体育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双向互动[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1,16(4):1-4. 被引量:1
-
2冉明.我国体育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的冲突与融合[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2):21-24. 被引量:4
-
3任慧一,李志军.论古代体育中的军事特征[J].琼州学院学报,2009,16(5):67-69. 被引量:4
-
4李亚楠.奥林匹克文化跨文化传播研究[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0,26(11):28-31. 被引量:3
-
5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1,10(3):77-80. 被引量:3
-
6李平.我国西汉时期的体育发展及对政治的影响[J].兰台世界(下旬),2013(4):15-16. 被引量:3
-
7许局.汉代军事训练及其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分析[J].兰台世界(下旬),2014,0(5):79-80.
-
8于金池,顾晓敏.中国古代体育研究(1990-2024):历史脉络与知识演化[J].四川体育科学,2025,44(3):89-94.
-
9顾克鹏,胡光霞.张骞“凿空”西域对中国民族体育文化发展的影响[J].兰台世界(下旬),2014,0(8):84-85.
-
10张永前,邵显志.周秦时期体育价值之嬗变[J].皖西学院学报,2003,19(5):145-147.
二级引证文献20
-
1朱桂华.奥林匹克精神对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启示[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19):103-104.
-
2孙卫卫,蒋荣.“人文奥运”对中国体育文化发展的导向[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22(4):1-3. 被引量:6
-
3张大志,陆云.民间体育的休闲价值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6(11):80-81. 被引量:3
-
4胡家浩,崔广莹.古代骈文视阈下汉代体育文化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5(4):40-43. 被引量:2
-
5张莹.跨文化传播研究下的西安世园会[J].今传媒,2012,20(5):148-149.
-
6刘耀荣.从多元文化的视角审视第十六届亚运会[J].湖北体育科技,2012,31(3):252-253.
-
7牛婷.从奥运会开幕式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J].文学界(理论版),2012(11):460-461.
-
8安志红.汉代军事训练对体育运动发展的影响[J].兰台世界(下旬),2013(3):77-78. 被引量:2
-
9何浩.中西方校园体育文化的冲突与融合[J].中华文化论坛,2013(8):168-171.
-
10徐超.考证张骞“凿空”对西汉体育的影响[J].兰台世界(下旬),2014(3):33-34.
-
1丁翌,宋正义.浅析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J].科技信息,2008(25).
-
2张万金.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体育[J].体育博览,2002(9):50-50.
-
3汪伟信.论中国古代体育的文化特征[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9,18(3):6-8. 被引量:10
-
4杜俊娟.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和近代体育之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1):17-20. 被引量:5
-
5赵欣悦.军训,那些你不知道的事儿[J].乒乓世界,2012(1):38-45.
-
6跑步为什么会让人变好?[J].新体育(社会体育指导员),2016(4):44-45.
-
7崔乐泉.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体育[J].科学之友,2008(6):32-33. 被引量:10
-
8藏登.西藏登山学校举行秋季军事训练[J].西藏体育,2004(3):39-39.
-
9安琪.“老虎”发威[J].中国体育科技,1997,33(Z1):45-48.
-
10宋平,姜喜平.军队开展健美运动的SWOT分析[J].军事体育学报,2016,35(1):93-9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