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6-8,共3页
Journal of Shenyang Sport University
同被引文献88
-
1韩灿,张治远,李玉林.西藏古代弈棋的历史考释及文化价值[J].西藏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45(3):146-152. 被引量:2
-
2罗普云,罗普磷.浅析丝绸之路体育对唐代马球运动的影响[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1999,16(2):15-18. 被引量:6
-
3王蓉.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9,28(1):21-25. 被引量:7
-
4邱晓德.“体育收藏品和体育拍卖行”应成为体育产业新的增长点[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9,14(1):57-58. 被引量:4
-
5韩丹.论斯泡茨(sports)与体育[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9,15(2):6-14. 被引量:20
-
6赵玉亭.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1999(5):28-33. 被引量:12
-
7李重申,韩佐生.敦煌佛教文化与体育[J].敦煌研究,1992(2):8-10. 被引量:4
-
8于涛.历史必然性与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12(1):3-7. 被引量:35
-
9于建治,于建涌.试论中国古代娱乐体育的成因、内容及其特点[J].体育文化导刊,1994(4):12-14. 被引量:3
-
10曹守訸.儒家学说与中国古代体育性格的形成[J].体育文化导刊,1993(5):9-1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10
-
1王蓉.试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古代体育文化的影响[J].四川体育科学,2009,28(1):21-25. 被引量:7
-
2陈日响.中西方体育文化的比较及其差异的本质[J].搏击(武术科学),2006,3(11):74-76. 被引量:3
-
3向勇,周西宽.体育场域的型塑与弱势群体的体育境遇[J].体育文化导刊,2006(1):49-52. 被引量:6
-
4黄亚飞,武赣龙,杜振巍.我国古代体育活动内容和文化精神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3):116-119. 被引量:10
-
5陈万章,杨玲.试论体育文化演进的思想线索[J].体育与科学,1999,20(6):13-15. 被引量:15
-
6李磊.古代跳跃和投掷类体育文化研究[J].芒种,2013(3):249-250.
-
7周亚飞.探究古今体育文化精神的延承与创新[J].芒种,2013(4):219-220.
-
8王璐.我国古代民间体育的传承和娱乐价值[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29(14):72-73. 被引量:2
-
9刘晓莉.文化自信下传统武术文化变迁与启示[J].湘南学院学报,2019,40(2):101-104. 被引量:1
-
10于金池,顾晓敏.中国古代体育研究(1990-2024):历史脉络与知识演化[J].四川体育科学,2025,44(3):89-94.
二级引证文献44
-
1方曙光.浅析体育文化的演进过程[J].宜春学院学报,2007,29(S1):306-307. 被引量:1
-
2余明,王晓玲.试述体育文化[J].辽宁体育科技,2001,23(3):66-67. 被引量:1
-
3周丽君,于可红.从文化的本质论体育文化[J].中国体育科技,2005,41(1):9-11. 被引量:33
-
4曹小芬,易小坚.中美篮球人才培养理念的文化思考[J].中国体育教练员,2005(4):27-27. 被引量:3
-
5方舒君.新形势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与实践[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6,23(1):115-118. 被引量:10
-
6周成林,章建成,冯琰,陈立新.北京奥运会对增强沈阳市民凝聚力心理因素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6,26(10):15-20. 被引量:15
-
7李向前,王岗.从阿根廷篮球崛起看篮球文化融合的重要性[J].体育文化导刊,2006(10):74-76. 被引量:13
-
8唐红明.论体育课场域中的权力运作[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6):83-86. 被引量:3
-
9张景,曾吉,黄亚飞.从啦啦队员表演表现力的差距谈中美啦啦队文化的差异[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8,16(10):111-112. 被引量:8
-
10吴燕丹,黄汉升.融合与共享:论和谐视域中残疾人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科学,2008,28(10):9-15. 被引量:51
-
1丁翌,宋正义.浅析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J].科技信息,2008(25).
-
2石国新.高校体育教育应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J].辽宁体育科技,2001,23(3):58-58.
-
3张万金.历史悠久的中国古代体育[J].体育博览,2002(9):50-50.
-
4赵玉亭.中国古代体育的特点及其表现形式[J].体育文化导刊,1999(5):28-33. 被引量:12
-
5李俊杰.高校跆拳道教学之我见[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3):179-179. 被引量:2
-
6仲鹏飞.“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与现代体育[J].理工高教研究,2002,21(1):55-57. 被引量:3
-
7杜俊娟.独具特色的中国古代和近代体育之特点[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998,12(1):17-20. 被引量:5
-
8秦华.论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教育与职业,2009(15):187-188. 被引量:8
-
9杨静,井海波.中国排球职业化进程中的文化特征[J].运动,2014(22):12-12.
-
10陈宏林.武术哲学思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价值研究[J].体育世界,2016(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