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经典文学时代”到“后文学时代”——简论“后文学社会”的五大历史特征
被引量:30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7-39,共3页
同被引文献193
-
1盛宁.对“理论热”消退后美国文学研究的思考[J].文艺研究,2002(6):5-14. 被引量:32
-
2余虹.文学的终结与文学性蔓延——兼谈后现代文学研究的任务[J].文艺研究,2002(6):15-24. 被引量:173
-
3南帆.没有重量的空间[J].电影艺术,2000(4):70-75. 被引量:11
-
4王晓明,杨庆祥.历史视野中的“重写文学史”[J].南方文坛,2009(3):79-87. 被引量:32
-
5曹海峰.分众时代:小众传播趋势下大众文化现象与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0(2):115-118. 被引量:23
-
6王健,刘素敏.后文学时代的“经典焦虑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8-132. 被引量:4
-
7张荣翼.文学史的述史秩序:原型、经典和进化[J].齐鲁学刊,1999(1):66-71. 被引量:10
-
8南帆.文学史与经典[J].文艺理论研究,1998(5):8-15. 被引量:31
-
9黄子平,陈平原,钱理群.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J].文学评论,1985(5):3-14. 被引量:451
-
10昭然.离谱的“百年经典”[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8(1):32-3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30
-
1郁玉英.透视当前关于文学经典的理论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1(6):150-153. 被引量:3
-
2王健,刘素敏.后文学时代的“经典焦虑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8-132. 被引量:4
-
3施秋香,季中扬.文学经典危机及其论争述评[J].电影文学,2007(19):80-81.
-
4黄书泉.论当代长篇小说的文学经典性[J].当代文坛,2004(4):3-8. 被引量:4
-
5刘淮南.“后文学时代”的文学性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9-22. 被引量:2
-
6盖生.“文学终结论”疑析——兼论经典的文学写作价值的永恒性[J].文艺理论研究,2006(2):52-60. 被引量:9
-
7黄浩,黄凡中.从文学信仰时代到文学失仰时代——对文学经典主义的批判[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4):112-119. 被引量:7
-
8杨增和.消费文化机制下文学经典话语权的嬗变[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9(4):116-119. 被引量:2
-
9季中扬.文学经典危机与文学教育[J].江西社会科学,2007,27(8):213-217. 被引量:8
-
10杨兴玉.经典危言与文学价值的迷失[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6(1):47-50.
二级引证文献76
-
1王珊.底层与新历史的宣泄——析《妇女闲聊录》的另类色彩[J].文教资料,2008(14):14-15.
-
2王健,刘素敏.后文学时代的“经典焦虑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8-132. 被引量:4
-
3施秋香,季中扬.文学经典危机及其论争述评[J].电影文学,2007(19):80-81.
-
4黄静.浅谈英语文学阅读在大学英语中的重要性[J].芒种,2012(17):144-145. 被引量:2
-
5黄书泉.从“文学事实”出发——为20世纪90年代长篇小说一辩[J].扬子江(评论),2008(3):30-38.
-
6黄浩,张春城.文学经典主义批判——兼答盖生先生[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45(3):58-66. 被引量:7
-
7张在中.重温《沙家浜》事件[J].平原大学学报,2005,22(3):35-38. 被引量:1
-
8陈嘉.文学转型与大学文学教育变革[J].教育评论,2006(6):68-70. 被引量:10
-
9何建良.艺术终结研究:现状与问题[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4(1):38-43. 被引量:3
-
10王卫,董丽.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创新[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1):20-22.
-
1刘淮南.“后文学时代”的文学性问题[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9-22. 被引量:2
-
2盖生.文学理论的时尚化批判——以“后文学时代”为例[J].甘肃社会科学,2003(4):98-101. 被引量:2
-
3黄浩.文学的面孔:正在变得模糊起来……——对“后文学时代”文学的历史思索[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1):12-15. 被引量:13
-
4刘佳怡.从《心花路放》看“后文学时代”的到来[J].青年时代,2016,0(13):11-11.
-
5陈应松.写作,与悖论的搏斗[J].天涯,2013(6):21-28.
-
6王健,刘素敏.后文学时代的“经典焦虑症”[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3(1):128-132. 被引量:4
-
7姚申.“后文学”时代:文化研究的盛宴?──叶舒宪关于文学与文化的解说[J].中国比较文学,1996(2):118-121. 被引量:1
-
8黄浩.走进"后文学时代"——一个历史结构主义者给21世纪文学所作的注解[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43(2):121-124. 被引量:14
-
9莫砺锋.古代诗人咏自然之三:乐水乐山[J].名作欣赏(鉴赏版)(上旬),2010,0(7):24-26.
-
10徐亮.当代文学命运:从经典文学时代到泛文学时代[J].中国西部文学,2000(5):95-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