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略论萧红后期创作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从近几年萧红研究的盛况来看,对于萧红自抗战爆发一直到她在香港去世这四、五年间的创作,已经改变了过去多年的冷落,给予了更多的肯定.但评价萧红文学成就的症结也仍然表现在这里,而且,这一症结是历史早已形成的.萧红由于个人生活的变故,'感情上的一再受伤'(茅盾语),她最后几年心境寂寞,常常陷于苦闷而难于自拔.在萧红生前,她的朋友已有微词;萧红逝世三年之后,
作者
邢富君
机构地区
辽宁师范大学
出处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第1期142-147,共6页
Social Science Journal
关键词
萧红研究
呼兰河传
后期创作
作家创作
生死场
抗战爆发
抗战初期
东北作家群
作品
生活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28
同被引文献
14
1
朱晓进.
文学与政治:从非整合到整合——20世纪中国文学的政治化思潮管见[J]
.社会科学辑刊,1999(5):152-155.
被引量:7
2
邢富君.
肖红的创作个性与文学命运[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9(1):53-58.
被引量:1
3
华铭.
论肖红的文学道路[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1,4(4):10-17.
被引量:2
4
沈昆朋.
关于肖红的《马伯乐》下部[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0,17(4):78-80.
被引量:1
5
邹午蓉.
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1988(4):78-90.
被引量:27
6
陆文采,唐京连.
浅谈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1984(1):131-135.
被引量:8
7
白长青.
论东北流亡作家群的创作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1983(4):144-151.
被引量:11
8
陈隄.
关于萧红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19-23.
被引量:4
9
韩文敏.
《呼兰河传》我见[J]
.文学评论,1982(4):49-55.
被引量:7
10
陆文采,邢富君.
论肖红创作的艺术特色[J]
.齐鲁学刊,1982(4):86-90.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2
1
邹午蓉.
新时期萧红研究述评[J]
.文学评论,1988(4):78-90.
被引量:27
2
朱念.
萧红《呼兰河传》研究述评——从文学批评与接受的角度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03(1):119-122.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28
1
孙佳.
论萧红小说的创作特色[J]
.职大学报,2008(4):7-10.
被引量:1
2
郭秀琴.
论萧红悲剧小说的美感特征[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03-106.
3
皇甫晓涛.
从背景到角色——《马伯乐》的出现与“没有死去的阿Q时代”[J]
.鲁迅研究动态,1989(7):23-30.
被引量:2
4
王桂青.
《生死场》研究述评[J]
.德州学院学报,2006,22(1):40-45.
被引量:2
5
郭秀琴.
论萧红小说的生命悲剧意识[J]
.广播电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2-13.
6
孙宝灵.
萧红步入革命文学的受动特征和时代推动[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4):67-70.
被引量:1
7
葛亚萍.
从《生死场》看萧红小说的艺术特色[J]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2(5):102-104.
被引量:1
8
白银银.
别样的故园——浅谈萧红的《呼兰河传》[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09(5):73-74.
9
杨霏.
走进萧红——萧红文学作品简谈[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0,7(2):122-122.
10
曹旭光,宋学清.
宿命的规避与精神的还乡——萧红的生命体验与《生死场》的创作[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2):112-116.
被引量:1
1
柯平凭.
不幸的萧红与萧红的不幸[J]
.社会科学战线,1982(3):307-312.
被引量:3
2
陆文采,邢富君.
论肖红创作的艺术特色[J]
.齐鲁学刊,1982(4):86-90.
被引量:2
3
熏风.
不以诗名 别具诗心——谈谈作为诗人的萧红[J]
.学习与探索,1981(5):114-119.
被引量:8
4
陈隄.
关于萧红研究的几个问题[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6):19-23.
被引量:4
5
李萍.
简析丁玲后期创作中的男性形象[J]
.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7,15(1):55-57.
6
陆文采,唐京连.
浅谈肖红笔下的女性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1984(1):131-135.
被引量:8
7
宋德胤.
肖红与乡土文学[J]
.学术交流,1987(6):131-138.
8
陈瑞琳.
试谈肖红作品的语言特色[J]
.社会科学辑刊,1983(4):152-155.
9
顾尚满.
谈肖红的创作风格[J]
.社会科学辑刊,1988(3):138-140.
10
白长青.
关于“东北作家群”创作的断想[J]
.社会科学辑刊,1989(4):148-152.
社会科学辑刊
1985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