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动态助词“过_1”和“过_2”
被引量:
2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在现代汉语里,动态助词“过”有两个:一个“表示动作完毕”,如“赶到那儿,第一场已经演过了”;另一个“表示过去曾经有这样的事情”,如“我们走过不少地方,就是没有到过桂林”。我们把前者叫做“过<sub>1</sub>”,把后者叫做“过<sub>2</sub>”. “过<sub>1</sub>”、“过<sub>2</sub>”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这是二者赖以区分的基本依据。
作者
孔令达
出处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第4期115-115,共1页
关键词
动态助词
形式标志
现代汉语
基本依据
语法意义
动作
表示
过去时间
桂林
区分
分类号
G658.3 [文化科学—教育学]
C55 [社会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29
引证文献
25
二级引证文献
132
同被引文献
129
1
马真.
“已经”和“曾经”的语法意义[J]
.语言科学,2003,2(1):23-28.
被引量:33
2
杨文波.
小议现代汉语的时体标记[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20-26.
被引量:2
3
卢福波.
重新解读汉语助词“了”[J]
.南开语言学刊,2002(1):109-118.
被引量:13
4
陈彧.
新县方言的指示代词[J]
.南开语言学刊,2005(2):93-102.
被引量:5
5
李大勤.
“X着(O)”的语法意义及“·着”的状态化功能[J]
.世界汉语教学,2000,14(4):33-41.
被引量:10
6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13
7
陆俭明.
“着(·Zhe)”字补议[J]
.中国语文,1999(5):331-336.
被引量:67
8
李小凡.
苏州方言的体貌系统[J]
.方言,1998(3):198-210.
被引量:62
9
吴福祥.
重谈“动+了+宾”格式的来源和完成体助词“了”的产生[J]
.中国语文,1998(6):452-462.
被引量:122
10
孔令达.
“动词性短语+动态助词‘过’”的考察[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14(3):104-111.
被引量:10
引证文献
25
1
景高娃.
新乡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罢”及其语法化路径——兼论完结>经历的扩展[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62-279.
2
陈立民.
汉语的时态和时态成分[J]
.语言研究,2002,22(3):14-31.
被引量:51
3
杨敬宇.
南宁平话的体貌标记“过”[J]
.方言,2002,24(4):340-343.
被引量:10
4
伍和忠.
汉语表“体”助词研究述要[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6(3):104-110.
被引量:1
5
郭必之.
邵武话动态助词“度”的来源——兼论邵武话和闽语的关系[J]
.中国语文,2008(2):140-146.
被引量:3
6
彭睿.
共时关系和历时轨迹的对应--以动态助词“过”的演变为例[J]
.中国语文,2009(3):212-224.
被引量:35
7
祁庆倩.
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5(3):85-90.
被引量:2
8
王世群.
动态助词“过”的语法化历程[J]
.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11,8(3):85-90.
被引量:2
9
仝晓琳.
浅析由单音反义形容词组成“A+了”的构式特点[J]
.文教资料,2012(2):28-29.
10
董晓娇.
析动词带“过”的“把”字句[J]
.语文学刊(高等教育版),2012(6):49-50.
二级引证文献
132
1
景高娃.
新乡方言的完结体标记“罢”及其语法化路径——兼论完结>经历的扩展[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262-279.
2
卢笑予,蔡黎雯.
汉语方言“过”类修正重行结构——兼论吴语“V过O”结构的形成与类型学意义[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97-215.
被引量:1
3
刘承峰,陈振宇.
再说“任何”[J]
.语言研究集刊,2019,0(2):1-27.
被引量:2
4
张海燕.
土家语研究70年[J]
.民族翻译,2019,0(3):90-96.
被引量:3
5
杜蒋敏讷.
汉英翻译中动词“体”的对比分析[J]
.汉字文化,2024(4):192-194.
6
李织凡.
波斯语汉语动词时态范畴分析[J]
.汉字文化,2022(2):32-33.
7
徐晶凝.
也说“曾经”[J]
.高等日语教育,2021(2):1-17.
8
杨文波.
小议现代汉语的时体标记[J]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2,28(7):20-26.
被引量:2
9
尚新.
突显理论与汉英时体范畴的类型学差异[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6):10-18.
被引量:28
10
陈立民.
论动词重叠的语法意义[J]
.中国语文,2005(2):110-122.
被引量:72
1
孔令达.
动态助词“过”和动词的类[J]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3):104-110.
被引量:11
2
魏红.
汉语的动态助词与对外汉语教学[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3,1(1):29-32.
被引量:2
3
金晓彬.
动态助词“着”“了”“过”的比较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2014(7):134-135.
4
耿新民.
从民族学生的语病看动态助词“了”的用法[J]
.语言与翻译,1988,0(1):62-63.
被引量:1
5
周红.
课文指瑕[J]
.语文学习,2009(6):52-52.
6
方丹.
歙县方言中“了”字的用法[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10):84-85.
被引量:2
7
严文华.
过去时间导向型[J]
.大学生,2014(9):72-72.
8
李建高.
和现在完成时连用的时间状语[J]
.中学英语园地(八九年级适用),2005,0(10):11-12.
9
蒋诗红.
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历史故事的运用[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5):129-130.
10
姜经志.
谈谈过去完成时[J]
.中学英语园地(八九年级适用),2007,0(12):31-35.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86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