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关于建构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新体系中心范畴的思考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认为,形象是文艺学的重要范畴,但它不应成为中心范畴。因为作为以视觉为对象的形象并不能包容所有的文艺作品。而审美情感信息无论是从创作还是从接受方面看,都体现着文艺的本质特征,因此。
作者
周忠厚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
出处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第3期36-40,共5页
Journal of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关键词
形象
中心范畴
审美情感
体系
分类号
I0 [文学—文学理论]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
1
杜卫.
文学审美论的基本理论困境[J]
.文学评论,1995(4):159-160.
被引量:1
2
董学文.
文学本质界说:曲折的跋涉历程——以自我理论反思为线索[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22(3):5-9.
被引量:10
3
董学文,李志宏.
文学是可以具有意识形态性的审美意识形式——兼析所谓“文艺学的第一原理”[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42(3):1-5.
被引量:23
4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5.
5
刘锋杰,薛雯.
从“意识形态”到“艺象形态”——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三种解读策略之反思[J]
.学习与探索,2008(5):178-184.
被引量:15
6
董学文.
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学说的关系——兼及“审美意识形态论”分析[J]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2006(1):24-37.
被引量:1
7
周忠厚.
关于审美意识形态的几点思考[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6(6):73-77.
被引量:22
引证文献
1
1
刘康凯.
审美意识形态论争中三种替代性理论方案考察[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28(4):16-21.
1
王鸿生.
文化批评:政治和伦理[J]
.当代作家评论,2002(6):43-50.
被引量:7
2
李珺平.
在沉思中前进──读夏之放《文学意象论》[J]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11(2):35-36.
3
马友平.
古典与现代的交融——对本雅明“美”的独特含义的解读[J]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2-46.
4
赵国惠.
老子哲学对中国古典美学的影响[J]
.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8,24(1):41-43.
被引量:1
5
王新勇.
境──中国古代文学发展的核心范畴[J]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6(4):26-31.
6
《彝族古代文论研究》出版[J]
.民族文学研究,2012,30(4):48-48.
7
赵静.
何其芳文艺思想探微[J]
.青年文学家,2013,0(6X):12-13.
8
张国庆.
应当重视戏曲美学的研究[J]
.民族艺术研究,2002,15(3):18-23.
被引量:3
9
师会敏.
人的文学与人民文学比较研究[J]
.青海社会科学,2013(5):160-164.
被引量:1
10
李芝芳.
纪录电影的语言问题[J]
.文艺研究,1985(2):139-140.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