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指出,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审美虚静说的真正确立和形成,是与佛教分不开的。慧远的禅智论在思维与心理活动等方面,为审美虚静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慧远提出的"幽人玄览"与"冥神绝境"的审美虚静说,揭示了艺术审美的心理特征。宗炳的"澄怀味象",注重超功利的直觉和美感体验,是慧远审美虚静说的进一步发挥。刘的审美虚静说虽语多出庄老,然其内涵则主要是从慧远、宗炳一线而来,它强调了虚静是艺术创作中审美心态变化的全部流程,是艺术创作的最佳的心理态势。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1998年第5期28-35,共8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