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广东社会科学》
CSSCI
1998年第1期109-112,共4页
Social Sciences in Guangdong
同被引文献18
-
1徐岱.论金庸小说的艺术价值[J].文艺理论研究,1998(4):15-28. 被引量:25
-
2刘再复.金庸小说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J].当代作家评论,1998(5):19-24. 被引量:45
-
3林焕平.关于文坛重排座次的问题[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3):42-48. 被引量:6
-
4丁尔纲.闻茅盾被《大师文库》除“名”有感[J].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2):13-16. 被引量:7
-
5胡河清.金庸小说的伦理情感[J].社会科学,1992(12):58-62. 被引量:1
-
6卢敦基.金庸新武侠小说的文化与反文化[J].浙江学刊,1991(1):94-100. 被引量:10
-
7编者按[J].文学评论,1997(1):7-7. 被引量:2
-
8敬文东.金庸:替读者做残破的梦——读金札记之一[J].当代文坛,1997(2):48-50. 被引量:1
-
9朱国华.关于金庸研究的一点思考[J].文艺评论,1997(3):48-54. 被引量:3
-
10康序,陈颖灵.此侠只应中华有——谈金庸武侠小说《天龙八部》主人公段誉[J].当代作家评论,1990(3):103-108.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8
-
1卢敦基.论金庸对中国文学的独特贡献[J].浙江学刊,1999(6):127-132. 被引量:4
-
2雷雯,王思敏.侠义不失江湖未远--论金庸武侠小说的精神内蕴[J].艺术评论,2018(12):25-30. 被引量:1
-
3杨玉荣.也谈金庸小说中武功招式的英语翻译[J].才智,2015(22). 被引量:1
-
4邓高胜,叶铖铖.武侠小说中人名绰号翻译初探——以金庸小说的四个英译版为例[J].信阳农林学院学报,2018,28(4):76-78. 被引量:2
-
5胡雨.侠之西行:论侠客形象在郝译本《射雕英雄传》中的英雄化[J].今古文创,2024(36):103-106.
-
6尹根德.西方文艺对金庸的影响[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1(3):45-47. 被引量:1
-
7沈学习,邱坤荣.虚拟历史空间 展示现代文化生活——简析金庸武侠小说的文化内涵[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44-47. 被引量:2
-
8龚敏.金庸小说《碧血剑》素材探源[J].唐都学刊,2004,20(2):7-12.
-
1钱虹.香港文学研究纵横观(1979-2003)[J].华文文学,2006(6):54-59. 被引量:1
-
2蔡先保.试论跨学科比较文学研究[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1997,51(6):97-101. 被引量:1
-
3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20年[J].学术研究,2002(7):112-116. 被引量:1
-
4赵燕.论温庭筠诗歌作品中的艳俗与清丽[J].语文建设,2014,0(02Z):5-6.
-
5杨匡汉.学术语境中的香港文学研究[J].中国文化研究,2001(2):87-91.
-
6来春.历史诗学及其研究原则——介绍苏联科学院的一次学术讨论会[J].中国比较文学,1985(1):369-370.
-
7袁勇麟.曾敏之与香港文学——世界华文文学研究史一瞥[J].华文文学,2008(3):11-15. 被引量:1
-
8黄花瘦.端木蕻良创作年表(三)[J].天中学刊,1988,3(3):113-123.
-
9王剑丛.香港学者的香港文学研究[J].学术研究,1998(11):71-74. 被引量:1
-
10古远清.香港文学研究在香港[J].贵州社会科学,1999(1):58-63.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