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当代文坛》
CSSCI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3-7,共5页
Contemporary Literary Criticism
同被引文献13
-
1罗维.从“守望”到“漂泊”的女性书写——兼论萧红作品中的女性漂泊意识[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5,22(4):71-74. 被引量:1
-
2吴思敬.从黑夜走向白昼——21世纪初的中国女性诗歌[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44-50. 被引量:5
-
3翟永明.“女性诗歌”与诗歌中的女性意识[J].诗刊,1989(6):10-11. 被引量:23
-
4金华.女性诗歌的女性意识与诉求演变[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44(2):133-139. 被引量:2
-
5李钰辉,陆浩斌.谈中西诗歌中的女性意象[J].美与时代(美学)(下),2016(4):99-100. 被引量:1
-
6周瓒.“倾斜着”说出的“真理”——反思当代诗歌批评的一个视角[J].探索与争鸣,2016(12):48-52. 被引量:3
-
7魏巍.百年少数民族女性新诗与族群认同[J].文艺争鸣,2017(9):17-24. 被引量:2
-
8刘永.内蒙古诗歌的话语焦虑与自我建构[J].前沿,2018(4):125-132. 被引量:3
-
9董迎春.女性诗歌的身体书写及文化价值——以20世纪90年代翟永明诗歌为例[J].大西南文学论坛,2017(1):259-272. 被引量:1
-
10牛艳莉.从“黑夜”到“白夜”——论翟永明诗歌中的时间意识[J].当代作家评论,2019(1):181-18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
-
1石旺君,舒伟.因美而爱[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11):93-94.
-
1陈骏涛.《红辣椒女性文学丛书》序言[J].当代文坛,1995(4):44-45.
-
2喻超.简析新时期以来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31(8):111-112.
-
3王莉.女性文学视野下的舒婷诗歌[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16(5):69-72.
-
4黄小英.新新女性部落[J].青年博览,2006,0(5):8-9.
-
5杨本明.诗歌里的自我寻找——论《看到苍马》中林芙美子的女性书写[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5,3(4):42-46.
-
6严妍.《在候诊室》:空间建构的性别身份[J].世界文学评论(长江文艺出版社),2012(1):60-62.
-
7吕进.女性诗歌的三种文本[J].诗探索,1999(4):139-147. 被引量:8
-
8陈昭明.20世纪末女性文学的性别觉醒和价值转型[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35(5):73-76. 被引量:3
-
9金文野.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追求[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3(1):10-13.
-
10金文野.性别意识与中国现代女作家的创作追求[J].学术交流,2003(5):148-15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