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斯坦纳阐释学翻译模式关照下的三个《庄子》译本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庄子》是中国哲学史上的重要著作,而其英译问题同样值得重视。本文利用斯坦纳的阐释学翻译模式,分别从信任,侵入,吸收与平衡这三大步骤对汪榕培,冯友兰和美国著名汉学家梅恒的三个英译本进行比较,分析他们不同的翻译特色,指出值得商榷的地方。并作出了一些关于翻译的阐释学的思考。
作者 吴志萌
出处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S1期147-150,共4页 Journal of Southwest Minzu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二级参考文献15

  • 1江枫 许钧.形神兼备:诗歌翻译的一种追求[J].译林,1998,(6):1-5.
  • 2罗兰·巴特 屠友祥译.文之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
  • 3贾斯廷·温特尔.现代世界文化词典[M].祁阿红穆健荣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1988.
  • 4草婴 许钧.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翻译[J].译林,1999,(5).
  • 5这方面可参见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蔡小红的博士论文<交替传译、思维过程与能力发展--中国法语译员与学生交替传译活动的实证研究>.在该论文中,蔡小红曾引用了多种口译过程模式.刘和平在<口译技巧--思维科学与口译推理教学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中专辟一章,讨论"思维科学与口译程序",关于口译程序的分析主要以法国释意派理论为依据.
  • 6见参考文献[14].刘和平已将该书译成中文,见玛丽雅娜·勒代雷著<释意学派口笔译理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1年,笔者所引该书的文字出自刘和平的译笔,但有个别改动,特此说明.
  • 7可参见许钧袁筱一等编著的<当代法国翻译理论>,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三章、第五章和第六章.
  • 8吕同六 许钧.尽可能多地保持原作的艺术风貌[J].译林,1999,(6).
  • 9余光中.余光中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2.
  • 10叶君健 许钧.翻译也要出精品[J].译林,1998,(5).

共引文献45

同被引文献49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