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先秦儒家是没落奴隶主阶级政治、哲学思想的代表,而法家则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先秦的儒法斗争,反映了两个不同阶级的斗争。秦汉以来,地主阶级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是实行法家路线的。由于秦王朝的严刑峻法和沉重赋役的压迫和剥削,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革命,以排山倒海之势,狠狠打击了封建统治,一举推翻了秦王朝,使整个地主阶级心惊肉跳。汉初的地主阶级思想家,总结秦亡的经验教训,写了不少文章,归结到一点,就是既要继承秦制,又缘饰以儒家的仁义德化,所谓"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史记·陆贾传》)。儒法成为封建统治者利用的两种手法,可以并用,阳儒阴法,外施仁恩,内怀权术,以法制御下;也可以交替使用。这也就是汉宣帝所谓的"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汉书·元帝纪》)。
出处
《历史研究》
1977年第3期98-101,共4页
Historical Resear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