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少数民族大学生友谊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以中央民族大学蒙古族、汉族大学生为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研究采用访谈法和问卷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进行友谊观的跨文化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蒙古族和汉族两个民族在各自民族文化上各具特点,并且蒙古族和汉族大学生的友谊观存在差异。汉族和蒙古族大学生友谊观存在的这种差异与其所处的文化环境紧密相关。希望本研究的研究结果能够为探索民族团结教育有效途径提供启示。
作者
李勇
机构地区
中央民族大学教育学院
出处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9-12,共4页
Journal of Hulunbuir University
关键词
友谊观
集体主义/个体主义
大学生
跨文化研究
分类号
G751 [文化科学—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32
参考文献
7
共引文献
66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7
1
Kimura,K. Hito to Hito to no aida/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M].Tokyo:Kobundo,1972.
2
方富熹,方格,M.凯勒,W.埃德斯坦.
东西方儿童对友谊关系中的道德推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J]
.心理学报,2002,34(1):67-73.
被引量:12
3
徐伟,李朝旭,韩仁生.
友谊的结构研究——一项对大学生友谊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
.心理科学,2006,29(5):1096-1100.
被引量:29
4
常永才.文化多样性、心理适应与学生指导[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7.
5
马尔塞拉;肖振远.跨文化心理学(Perspectives on crosscultural psychology)[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1991.
6
扎格尔.
简论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8(1):5-8.
被引量:13
7
刘济良.
论我国社会转型期的价值观教育[J]
.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0(11):50-54.
被引量:16
二级参考文献
32
1
李淑湘,陈会昌,陈英和.
615岁儿童对友谊特性的认知发展[J]
.心理学报,1997,29(1):52-60.
被引量:28
2
谢晓非,徐联仓.
“风险”性质的探讨──一项联想测验[J]
.心理科学,1995,18(6):331-333.
被引量:18
3
王宏维.
经济转型与社会价值规范调适[J]
.中国社会科学,1994(3):25-34.
被引量:14
4
张厚粲,吴正.
公众的智力观──北京普通居民对智力看法的调查研究[J]
.心理科学,1994,17(2):65-69.
被引量:20
5
杨治良,蔡华俭,符起俊.
大学生创造性内隐观的调查研究——关于高创造性者的特征[J]
.心理科学,2001,24(6):641-645.
被引量:44
6
方富熹,方格,王文忠.
小学低年级儿童对友谊关系的认知发展[J]
.心理学报,1993,25(1):1-8.
被引量:4
7
方富熹,方格.
对友谊关系社会认知发展的跨文化比较研究[J]
.心理学报,1994,26(1):44-50.
被引量:9
8
卢梭.社会契约论[M].商务印书馆,1980..
9
布莱克.现代化的动力[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38.
10
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北京:三联书店,1992,21..
共引文献
66
1
武朋卓,董洪杰.
内隐结构视野下社会治理与社区治理的内容领域及其内在联系[J]
.社区心理学研究,2020(1):17-37.
2
陈红梅.
我国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跨文化研究述评[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4):86-87.
被引量:2
3
刘海春.
高校德育新探[J]
.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3,17(3):63-65.
被引量:1
4
万明钢,赵国军,王昕亮.
我国少数民族发展与教育心理研究述评[J]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2(1):23-27.
被引量:15
5
李晓梅,刘青.
面向市场经济的德育内容[J]
.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4):122-125.
6
迟希新.
近年来我国德育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研究的历史回顾与趋势分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2):33-37.
被引量:4
7
王葎.
作为哲学问题域的价值观教育[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4):20-23.
被引量:2
8
朱应皋,金鑫.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实证分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4(2):74-77.
被引量:2
9
马前广.
我国关于儿童心理发展的跨文化研究综述[J]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1(1):19-21.
10
朱莉琪,皇甫刚,M.Keller,牟毅,陈单枝.
从博弈游戏看儿童经济决策行为的发展[J]
.心理学报,2008,40(4):402-408.
被引量:26
1
种媛,杨俊龙,夏小燕.
少数民族中学生生活满意度的跨文化研究[J]
.民族教育研究,2007,18(3):99-104.
被引量:8
2
张燕,魏萍,杨福新.
西部民族地区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跨文化研究综述[J]
.汉中师范学院学报,2001,19(4):44-51.
被引量:4
3
史清敏,金盛华,山田敬.
中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特点的跨文化研究[J]
.中国家庭教育,2003(2):73-76.
4
苏雯.
白族和汉族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的比较[J]
.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5,32(1X):88-89.
5
吕世虎,付敏,孙名符,王仲春.
藏、汉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对数学能力发展影响的跨文化研究[J]
.教育研究,1995,16(1):70-74.
被引量:20
6
陈立鹏.
切实加强民族教育科研工作[J]
.中国民族教育,2016,0(11):7-8.
7
杨韶刚,刘春琼,张倩.
中加儿童青少年对家庭纪律教育方式的道德判断——基于跨文化研究的道德反思[J]
.师资建设(双月刊),2014,0(6):115-119.
8
赵彦俊.
民族教育理论:跨文化比较研究中生成[J]
.民族教育研究,2009,20(2):12-15.
被引量:3
9
尹存,王静.
浅析高职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
.装备制造与教育,2014,28(2):33-35.
10
胡敏.
基于课堂话语分析的跨文化研究[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4(4):206-207.
呼伦贝尔学院学报
2013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