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都市体验、革命叙事与老舍的文化选择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老舍的创作灵感和精神之源,大多来自于其在空间转移和时间推进过程中所生成的都市体验、民族意识和抗战诉求。强烈的民族国家关怀情结使老舍形成了讽刺、批判和颂扬这样三条并行不悖的创作理路,对应于这三种理路,他都进行了某种层面的革命叙事。老舍小说中革命叙事的变化,实际上折射了老舍在不同时期的革命观、政治观及其文化选择的流变性。
作者 陈红旗
机构地区 嘉应学院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8-34,共7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左翼文学研究"(编号:10CZW058)资助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9

  • 1李辉.老舍:消失了的太平湖[M]郑州:大象出版社,200042.
  • 2舒乙.谈老舍著作与北京城[J].文史哲,1982(4):29-36. 被引量:26
  • 3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日》[A]上海:文汇出版社,20098.
  • 4老舍.《老舍选集》自序[A]香港:开明书店,195210.
  • 5老舍."五四"给了我什么[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345-346.
  • 6张桂兴.《老舍年谱》(上)[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785.
  • 7老舍.更大一些的想象[A]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76.
  • 8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与中国革命[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157.
  • 9陈红旗.老舍与左翼文学(1926~1937)[J].民族文学研究,2010,28(2):57-63. 被引量:3
  • 10老舍.离婚[A]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4247-248.

二级参考文献56

  • 1吴小美,古世仓.老舍个性气质论——纪念老舍诞辰百周年[J].文学评论,1999(1):37-46. 被引量:31
  • 2陈村.我的母刊[J].上海文学,2003(10):7-8. 被引量:1
  • 3关纪新.老舍民族心理刍说[J].满族研究,2006(3):94-110. 被引量:11
  • 4余英时.《知识分子立场:激进与保守之问的动荡》,第9页,时代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
  • 5老舍.《我怎样写(赵子门)》,《老舍全集》第16卷.
  • 6老舍.《生活,学习,工作》,《老舍全集》第14卷.
  • 7老舍.《参加郭沫若先生创作二十五周年纪念会感言》,《老舍全集》第14卷.
  • 8老舍.《我怎样写(赵子日)》,《我怎样写小说》,第7-8页,文汇出版社2009年版.
  • 9老舍.《我的母亲》,《老舍散文选集》,第284页,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 10老舍.《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我怎样写小说》,第22页.

共引文献82

同被引文献14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