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两个蛹虫草菌株的人工栽培试验比较
被引量:
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采用人工栽培法,比较2个蛹虫草菌株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虫草酸含量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蚕蛹粉添加量对培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的4个处理在生物转化率、多糖含量及虫草酸含量方面均存在极显著差异。蚕蛹粉的加入量与蛹虫草子实体、培养料中多糖及虫草酸的含量没有显著的相关性。综合各项数据,得出2号蛹虫草菌株与培养基A的组合具有明显优势的结论。
作者
田雪梅
机构地区
山东省应用真菌重点实验室青岛农业大学
出处
《食药用菌》
2012年第4期229-230,238,共3页
Edible and Medicinal Mushrooms
关键词
蛹虫草
人工栽培
多糖
虫草酸
分类号
S567.35 [农业科学—中草药栽培]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93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747
同被引文献
118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10
1
代君君,范涛,吴传华,肖林珍,田善富.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69-5471.
被引量:31
2
赵凯,许鹏举,谷广烨.
3,5-二硝基水杨酸比色法测定还原糖含量的研究[J]
.食品科学,2008,29(8):534-536.
被引量:577
3
孙广林.
蛹虫草高产栽培技术[J]
.中国农村小康科技,2008(6):62-62.
被引量:2
4
李颜,史薇娜,唐庆九,吴弢,郭澄,蔡令仪,熊爱珍.
比色法测定冬虫夏草和蛹虫草中多糖和甘露醇的含量[J]
.食用菌学报,2007,14(3):53-57.
被引量:30
5
赵彩云,安冬,张华彬.
蛹虫草的栽培技术[J]
.上海蔬菜,2007(3):86-86.
被引量:4
6
钟石,计东风,陈诗,胡桂燕,李有贵.
蛹虫草研究进展[J]
.蚕桑通报,2007,38(1):6-10.
被引量:32
7
王厚龙,宫国辉.
蛹虫草的人工栽培技术[J]
.人参研究,2006,18(1):33-34.
被引量:7
8
王建芳,杨春清.
蛹虫草人工栽培及产品开发研究概况[J]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2):268-269.
被引量:41
9
桂仲争,朱雅红.
蛹虫草的人工培育、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蚕业科学,2008,34(1):178-184.
被引量:41
10
Buenz E J,Bauer B A,O smundson TW,et al.The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Cordyceps sinensisand its effects on apop to tic homeostasisJ E thnop harmacol,2005.
二级参考文献
93
1
何次平.
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J]
.食用菌,2003,25(S1):35-36.
被引量:4
2
张绪璋.
北冬虫夏草C-48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J]
.食用菌,2003,25(S1).
被引量:4
3
李琇.
人工培养蛹虫草[J]
.微生物学杂志,2002,22(6):56-57.
被引量:12
4
李楠,龚长虹,张宏.
北冬虫夏草人工栽培技术研究及保健品研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26(1):36-37.
被引量:26
5
郑远斌,吴锦忠.
DNS比色法测定莲子中多种糖的含量[J]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2004,14(4):32-34.
被引量:20
6
刘海燕,魏本征.
柞蚕蛹虫草对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2004,28(4):304-305.
被引量:7
7
胡征,夏服宝,吴小刚,王芹,谢静妍,彭文明,黄旺,李冬生.
冬虫夏草新药效成分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04,23(5):37-38.
被引量:17
8
王玉华,叶加,李长龄,蔡少青,石崎雅敏,片田顺规.
冬虫夏草提取物延缓衰老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73-776.
被引量:47
9
马定远,李萍,季晖,胡卓逸.
冬虫夏草及其菌丝的药理学研究进展[J]
.中药材,2001,24(6):455-458.
被引量:26
10
刘洁,杨旭,陈正,梁曼义,李景洛.
蚕蛹虫草镇静及性激素样作用的研究[J]
.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报,1994,20(1):14-16.
被引量:23
共引文献
747
1
夏春雨,孙巍,刘学铭.
虫草有效成分的研究进展[J]
.中国食用菌,2009,28(2):3-7.
被引量:38
2
王洪军,吕真麟,张博平,张锐,王立强,李春燕.
北虫草变异性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09,28(5):30-31.
被引量:5
3
刘朝龙,修方珑,陈海华,王雨生,亢晓.
花生壳酶解工艺的优化[J]
.青岛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9(3):218-222.
被引量:3
4
刘宁彰,黄广民,吴蕊.
分光光度法测定竹芋粉中总还原糖含量[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3,4(3):806-812.
被引量:9
5
彭晓斌,唐鹏,张民,李新良.
β-葡萄糖苷酶对大麦芽发酵度的影响[J]
.中国酿造,2013,32(S1):68-70.
6
马国良,韩玉军.
北冬虫夏草菌丝对不同碳氮源利用的研究[J]
.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5(2):10-12.
被引量:17
7
代君君,范涛,吴传华,肖林珍,田善富.
人工栽培蛹虫草研究的概述[J]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8):5469-5471.
被引量:31
8
闫茂华,陆长梅,张广杰,李怀春,聂宪贵,郑典元,郑霞.
资源昆虫——豆天蛾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874-876.
被引量:15
9
宋仙妹,常继东.
蛹虫草菌丝体培养特性的研究[J]
.食用菌,2008,30(3):12-14.
被引量:10
10
李祝,郁建平,梁宗琦,肖洋.
前体物质与真菌激发子对虫草菌素产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8,29(6):273-275.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118
1
何次平.
蛹虫草米饭栽培工艺要领[J]
.食用菌,2003,25(S1):35-36.
被引量:4
2
付鸣佳.
蓝光对蛹虫草多糖含量的影响[J]
.食品科学,2009,30(3):239-242.
被引量:7
3
曾宏彬,李泰辉,钟月金,宋斌,沈亚恒.
蛹虫草营养保健醋的研制[J]
.食品科学,2009,30(2):289-291.
被引量:16
4
荆留萍,杜双田,金凌云,马璐.
8种物质对蛹虫草液体发酵中虫草素及多糖含量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8(11):156-160.
被引量:16
5
王玉华,叶加,李长龄,蔡少青,石崎雅敏,片田顺规.
冬虫夏草提取物延缓衰老实验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8):773-776.
被引量:47
6
马冰如,何玲,张甲生,谷桓生,苑贵华,罗曼逸,李井洛,陈丹.
蚕蛹虫草与冬虫夏草化学成份的比较[J]
.中国食用菌,1994,13(1):34-37.
被引量:58
7
郑婷婷,李多伟,王英娟,令狐昱慰.
蛹虫草液体培养条件优化及有效成分含量分析[J]
.菌物研究,2004,2(4):22-25.
被引量:31
8
温鲁,张平,唐玉玲.
蛹虫草孢子粉活性成分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5,21(2):139-140.
被引量:8
9
张以俭,温鲁,葛宜和.
蚕蛹虫草母种培养基研究[J]
.蚕学通讯,2005,25(2):8-12.
被引量:6
10
毛先兵,涂永勤.
采用氨基酸补料分批培养策略促进蛹虫草生产虫草素的研究[J]
.重庆中草药研究,2005(1):18-22.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5
1
俞燕芳,毛平生,邓真华,尹志亮,张春云.
蛹虫草不同菌株的栽培试验[J]
.蚕桑茶叶通讯,2013(3):1-2.
2
高凌飞,王义祥,翁伯琦.
蛹虫草工厂化栽培与系列加工技术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4,30(13):93-101.
被引量:14
3
陈育,魏巍,余梦瑶,许晓燕,江南,费小凡,罗霞.
人工培育对蛹虫草活性物质含量影响的研究进展[J]
.食用菌,2014,36(6):1-3.
被引量:4
4
丁玲,别运清,刘传会.
蛹虫草高产子实体固体培养条件的优化[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5,26(7):57-58.
5
冯敏,李剑梅,郭玲玲,李赞.
2株北虫草菌株系统发育及其活性成分含量分析[J]
.微生物学杂志,2018,38(5):46-50.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竹玮,李长喜,段庆虎,龚凤萍,尹川川,蓝黎明,李巨,张应香.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发生出草规律及采集利用调查初报[J]
.天津农业科学,2015,21(12):118-121.
2
温慧颖,辛树权.
北虫草生长发育条件的初步探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16,41(3):99-103.
被引量:6
3
李长喜,段庆虎,李巨,蓝黎明.
豫南山区野生北虫草及其采挖初报[J]
.食用菌,2016,38(6):19-20.
被引量:1
4
孙叶,包建忠,刘红,马辉,张甜,陈秀兰.
蛹虫草产量及主要活性物质的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食用菌,2017,36(2):47-51.
被引量:3
5
张萌,王丽萍,马力,荣世敏,李海波.
瓶栽北虫草的复壮技术[J]
.吉林蔬菜,2017(5):38-38.
被引量:1
6
李建平,张铁,曾文波,马小双.
不同来源蛹虫草核苷类成分分析[J]
.中国食用菌,2018,37(5):49-56.
被引量:3
7
邓文平.
蛹虫草工厂化栽培及其加工技术[J]
.乡村科技,2016,7(20):13-13.
被引量:1
8
张新武,朱长文.
碱性蛋白酶对蛹虫草蛋白质水解的工艺技术优化研究[J]
.中国酿造,2018,37(3):135-139.
被引量:2
9
乔宇琛,刘桂君,王平,周思静,郑洁,尚宏忠.
蛹虫草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食品科学,2018,39(23):321-328.
被引量:8
10
李怡霖,白玉莹,包海鹰,梁雪梅,秦莉,张俊.
蓝光对柞蚕蛹虫草子座生长及其中类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9,41(5):532-539.
被引量:3
1
孙军德,宋思丹,王颖,房琳琳,白立红.
蛹虫草优良菌株的筛选[J]
.微生物学杂志,2011,31(2):40-43.
被引量:9
2
刘洋,孙来玉,陆云华,韩志萍.
九株蛹虫草菌株的生物学性状研究[J]
.北方园艺,2013(20):140-143.
3
吴宪,张国财,张杰,王连宽,赵博,王婷玉,林连男,张卓然.
蛹虫草菌株的栽培与筛选[J]
.中国林副特产,2013(3):6-8.
被引量:3
4
牛世莉,丁宣玮,徐方旭,王升厚.
激发子对蛹虫草子实体中虫草素和腺苷含量的影响[J]
.现代园艺,2017,40(1):7-8.
被引量:1
5
李居宁,方华舟.
不同栽培温度对蛹虫草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7(2):157-161.
被引量:6
6
苏永杰,李军,闫爱民,刘跃跃.
人工栽培蚕蛹虫草对比试验[J]
.现代农业科技,2009(4):27-27.
7
张红,于桂英,徐方旭,王升厚.
辐射诱变高产虫草素蛹虫草菌株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7):16575-16576.
被引量:9
8
简利茹,纪晓鹏,杜双田.
光条件对人工培养蛹虫草子座产量及虫草素和腺苷的影响[J]
.西北农业学报,2015,24(4):163-167.
被引量:19
9
焦子伟,陈方园,伍梦迪,马麦燕,努尔买买提,孙清花.
人工栽培蛹虫草菌种培养液发酵生产工艺流程[J]
.现代农业科技,2016(21):75-75.
被引量:4
10
潘玉,纪晓鹏.
不同蛹虫草菌株生产性能的综合评价[J]
.食药用菌,2016,24(6):393-396.
被引量:1
食药用菌
2012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