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北方音乐》
2006年第9期54-,共1页
Journal of the Northern Music
同被引文献25
-
1李学勤.走出“疑古时代”[J].中国文化,1992(2):1-7. 被引量:41
-
2单小曦.“文学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质疑——与童庆炳先生商榷[J].文艺争鸣,2003(1):60-63. 被引量:35
-
3王富仁.“新国学”论纲(下)[J].社会科学战线,2005(3):85-110. 被引量:31
-
4董学文.文学本质界说考论——以“审美”与“意识形态”关系为中心[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42(5):79-86. 被引量:65
-
5董学文.“审美意识形态”能成立吗?[J].高校理论战线,2005(10):50-53. 被引量:12
-
6董学文.关于文学本质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兼评“审美意识形态”说[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22(1):51-56. 被引量:13
-
7董学文,凌玉建.在困境中突围——关于当前文学本质研究的思考[J].社会科学研究,2006(2):173-178. 被引量:8
-
8董学文.文学与意识形态关系辨析[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25(1):1-5. 被引量:6
-
9杨春梅.去向堪忧的中国古典学——“走出疑古时代”述评[J].文史哲,2006(2):5-25. 被引量:15
-
10张富祥.“走出疑古”的困惑——从“夏商周断代工程”的失误谈起[J].文史哲,2006(3):19-30. 被引量:15
二级引证文献8
-
1许娇娜.审美意识形态:走出文学本质论——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反思[J].文艺争鸣,2008(3):80-88. 被引量:4
-
2赵牧.“文学”=“审美”+“意识形态”?——对“审美意识形态”论争的考察[J].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9(6):58-60.
-
3郭文君,宁竹青.“百家讲坛”栏目生存空间的深层挖掘[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6(6):54-58.
-
4支宇.反本质主义批评话语——论中国当代小说批评的后现代性[J].四川省干部函授学院学报,2011(3):42-48.
-
5陈红梅.中国新闻传播学中的电视知识分子研究[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4(3):54-60. 被引量:2
-
6刘帅池.从电视媒体看中国知识分子转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4,30(12):124-125.
-
7刘康.美学与意识形态关系的知识谱系学思考[J].甘肃社会科学,2019,0(5):11-19. 被引量:10
-
8刘康.西方理论的中国问题——一个思想史的角度[J].社会科学,2020(4):160-173. 被引量:26
-
1赵增胂.简析易中天在百家讲坛取得成功的原因[J].青海师专学报,2008,28(2):33-35. 被引量:2
-
2曹红蓓.人世间伟大的“怪胎”[J].中国新闻周刊,2009(24):30-31.
-
3杨少华.关于版画的定位与发展的思考[J].艺术生活,2011(4):61-62.
-
4于丹:老师、朋友和母亲[J].电视时代,2008(7):5-8.
-
5凡子.陈之佛:徐黄门下有雪翁[J].东方艺术,2014(1):108-113.
-
6梁和平.获得[J].广播歌选,2016(1):72-72.
-
7金兆钧.并非仅仅为了交响的人生——《交响人生》一书读后[J].人民音乐(评论),2002(4):53-54.
-
8当京剧恋上交响乐[J].走向世界,2011(29):28-29.
-
9徐天祥.两个怪胎——当代(近现代)中国音乐史重要“话语”解析之一[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2004(4):71-76. 被引量:6
-
10陆昕.不讲“规矩”才可怕[J].新一代,2014,0(6):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