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土木工程专业教改班创办的特色与实践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我国基础建设事业有着重要的意义,而对土木工程专业优秀人才的重点培养则是新时期土建类拔尖人才培养的关键。结合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茅以升教改班的办班实践,在理清以升班办班思路的同时,分析了其办班特色和效果,就以升班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加强教育资源配置、努力开展教学革新和完善长效机制等建议。
作者
郭峰
李军
李彦坤
机构地区
中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出处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7-18,共2页
Journal of Changsha Railway University
关键词
土木工程
教改班
特色
实践
分类号
C55 [社会学]
U2-4 [交通运输工程—道路与铁道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6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8
1
冯郑红.
土木工程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探讨[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6(10):68-70.
被引量:8
2
王丽玫,王振海.
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全人”教育模式的研究[J]
.教育与职业,2007(26):123-124.
被引量:4
3
赵占彪,申向东.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2):232-233.
被引量:13
4
余志武,彭立敏,黄林冲.
土建类人才培养教育创新体系探索[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2.
被引量:4
5
丁激文.
教改试验班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5(3):137-138.
被引量:3
6
曹秀平,张耀春,陈娟.
深化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大连轻工业学院“因材施教教改班”改革初探[J]
.辽宁教育研究,2003(3):46-47.
被引量:6
7
方平南,黄安云,韩炜.
高校优秀生试验班的实践与思考[J]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20(6):56-59.
被引量:10
8
王怀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全书[M]吉林人民出版社,1996.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乔兰,李长洪,纪洪广.
关于土木工程专业工程实践性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
.中国冶金教育,2001,6(5):50-51.
被引量:4
2
叶望,胡维华.
对工科院校教育创新策略的探讨[J]
.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24(3):66-68.
被引量:2
3
夏雄,先礼琼.
波普尔科学方法论对高校工科教学改革的启迪[J]
.教学研究,2005,28(1):35-37.
被引量:7
4
胡秀兰,祝明桥,刘锡军,程火焰.
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6,15(1):90-93.
被引量:58
5
张尧学.教学质量:高等学校的生命线[M]安徽人民出版社,2002.
6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组编,林蕙青.构建世纪人才培养新体系[M]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
7
巨瑛梅,刘旭东.当代国外教学理论[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8
高起祥.知识经济问答[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9
彭坤明.知识经济与教育[M]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
宋伟香.
应用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力学课程体系的研究[J]
.基建优化,2007,28(2):91-93.
被引量:4
共引文献
40
1
焦卫国,刘振男,贺明卫.
土木工程专业线上线下融合教学模式探讨[J]
.科教导刊,2023(17):58-60.
被引量:1
2
杜红凯,于佳鑫,王海萌.
“结构试验与检测”网络教学与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与效果[J]
.中国建设教育,2022(3):37-40.
3
阎奇武,刘澍,周朝阳.
《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精品课程建设研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1):46-48.
被引量:6
4
蔡丽朋.
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课程建设[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30):88-89.
被引量:3
5
龚金利,杨君.
基础试验班培养模式探究[J]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4):225-227.
被引量:1
6
刘玉梅,李辉,李孟顺,刘雪峰,付伟.
交通运输类专业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4,23(3):42-44.
被引量:24
7
吴宪平,夏尊凤,陈蕾,许焰,丑利明.
机械类专业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
.长沙大学学报,2006,20(2):91-93.
被引量:8
8
李建明,张昌民,刘绍平,罗顺社,朱思源,王新海.
资源勘查工程专业本科优秀生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
.科教文汇,2007(10Z):57-58.
被引量:1
9
郑海涛,魏法杰.
关于高校实验班的现状与思考[J]
.江苏高教,2008(6):74-76.
被引量:15
10
张西平,陈素红,谌河水.
独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分析[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9(5):135-136.
被引量:1
同被引文献
6
1
宋卫菊.
“教改班”中本科生导师制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9(9):161-162.
被引量:2
2
沈利剑.
论高职院校举办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必然性[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32(6):97-99.
被引量:8
3
王薇菁,桂和利.
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无锡科技职业学院与某公司合作实践人才培养为例[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0(20):141-143.
被引量:4
4
路新卫,游文玮,李琳,蔡玉春.
五位一体模式下医学化学教学的创新与实践[J]
.基础医学教育,2019,21(9):699-701.
被引量:7
5
曾晰.
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课程实验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改革[J]
.大学教育,2019,0(9):52-54.
被引量:8
6
苏越.
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群建设途径探索与实践[J]
.模具工业,2020,46(7):73-76.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2
1
裴江红,缪晓宾,姚瑶.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模具专业教学改革[J]
.模具工业,2021,47(3):73-78.
被引量:4
2
裴江红,姚瑶.
“三教”改革背景下教改班实施的现状及对策——以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西部素质教育,2021,7(10):169-170.
二级引证文献
4
1
王华山,高雨茁,曾威,王彪.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聚合物成型模具》课程设计教学改革[J]
.模具工业,2022,48(2):70-72.
被引量:3
2
谭赞良,陈向荣,雷云进,段志远.
1+X证书制度下模具专业“六合一”教学方式的研究[J]
.模具工业,2022,48(6):71-74.
被引量:1
3
万丽.
面向智能制造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标准研究[J]
.模具工业,2023,49(2):86-88.
被引量:2
4
连灿鑫.
《数控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
.模具工业,2024,50(11):85-88.
1
茅青.
茅以升:家外有家至死不被原谅[J]
.晚报文萃,2014(20):17-18.
2
茅青.
茅以升:家外有家至死不被原谅[J]
.中外文摘,2014,0(23):40-41.
3
李学林.
中间站调车作业安全管理[J]
.铁道货运,2010,28(9):24-26.
被引量:6
4
王东涛.
中间站调车安全管理的分析及对策[J]
.郑铁科技,2016,0(3):29-31.
5
缪友德.
中学语文与自然科学[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1989,22(2):59-61.
6
莫振丁.
论汽车检测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J]
.当代教研论丛,2015,0(8):128-128.
7
茅青.
茅以升晚年为情所困[J]
.新智慧,2009(9):49-50.
8
胡祖荫.
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彻底进行心理学的教学革新[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60,7(2):15-18.
9
刘占祥.
论茅以升的教育思想及其意义[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2):110-113.
被引量:5
10
蒋明灿,吕建华,蒋桂生.
桂林完善长效机制[J]
.中国公路,2008(3):36-36.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