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金色笔记》中的象征手法
被引量:
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金色笔记>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Doris Lessing)的代表作,也是倍受争议的一部.作者在其中采用大胆实验叙述方式.以令人惊讶的深度和细节,写出了她那个时代女性的复杂自我;另一方面,许多读者仅把它看作是一部布局混乱的女权主义作品.显然是片面和不公平的.作者的博大胸怀和作品中所包含的象征意义往往被人忽视.
作者
张晓红
宋阳明
李立锁
机构地区
河北工程大学
出处
《文教资料》
2008年第5期33-34,共2页
关键词
多丽丝·莱辛
《金色笔记》
象征
分类号
I561 [文学—其他各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40
同被引文献
11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孙宗白.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
.外国文学研究,1981,3(3):69-72.
被引量:37
2
李世新.
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特色[J]
.青海社会科学,2007(2):155-158.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孙宗白.
真诚的女作家——多丽丝·莱辛[J]
.外国文学研究,1981,3(3):69-72.
被引量:37
共引文献
40
1
李小楠.
一切“存在”皆“混乱”——触碰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维度[J]
.作家,2010(10):29-30.
被引量:1
2
李建军.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的《我的父亲》探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3):95-96.
3
王嘉琦.
多丽丝·莱辛作品的翻译及研究综述[J]
.黑龙江史志,2013(21):172-173.
4
宋晓霞.
多丽丝·莱辛作品中非洲情结的重现[J]
.芒种,2012(14):71-72.
5
周聃.
从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内容分析其小说创作源泉[J]
.文学教育(中),2010(6):11-12.
被引量:1
6
孟庆梅.
多利丝·莱辛《草原日出》的创作艺术解析[J]
.作家,2008,0(24):38-39.
7
陈亮.
国内多丽丝·莱辛研究述评[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0):13-14.
被引量:5
8
韩小敏.
探索中的现代知识女性[J]
.山东师大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1):56-59.
被引量:1
9
向丽华.
多丽丝·莱辛研究在中国[J]
.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6):80-81.
被引量:3
10
李世新.
形式与内容的高度统一──论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创作特色[J]
.青海社会科学,2007(2):155-158.
被引量:6
同被引文献
11
1
陈才宇.
形式也是内容:《金色笔记》释读[J]
.外国文学评论,1999(4):72-76.
被引量:21
2
刘雪岚.
分裂与整合——试论《金色笔记》的主题与结构[J]
.当代外国文学,1998,19(2):156-160.
被引量:25
3
严思佳.
秩序和混乱——马丁·莫泽巴赫《月亮与女孩》[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6):221-221.
被引量:1
4
张友燕.
“存在性”困境和“自由女性”——多丽丝·莱莘《金色笔记》解读[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5,19(1):71-74.
被引量:14
5
(英)多丽丝·莱辛(DorisLessing)著,陈才宇,刘新民译.金色笔记[M]. 译林出版社, 2000
6
岳国法.
“形式”的修辞性:《金色笔记》的文学修辞批评[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9(7):127-132.
被引量:2
7
陈萌.
解读自杀——《金色笔记》中的死亡主题研究[J]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2009,25(4):116-118.
被引量:5
8
姜红.
《金色笔记》中《自由女性》与笔记之间的对话与认知[J]
.外国文学,2009(6):45-54.
被引量:14
9
林铁.
女权之花的绽放与枯萎——《觉醒》和《金色笔记》的女权主义之比较[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18-120.
被引量:5
10
何蜜.
浅谈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性主义思想[J]
.中国城市经济,2011(11X):263-264.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2
1
胡春华.
女权主义的圣经:对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的解读[J]
.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23):91-92.
2
胡江波.
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后现代语言叙事策略[J]
.作家,2013,0(11X):24-25.
1
金色笔记(节选)[J]
.今天(双语时代),2008(1):56-64.
2
夏正梅.
做真实的自己[J]
.发明与创新(学生版),2008(2):54-54.
3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
.上海集邮,2011(5).
4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J]
.上海集邮,2011(6).
5
陈华元.
谈谈教师的教育美德——宽容[J]
.读写算(教师版)(素质教育论坛),2009(15):67-67.
6
糜静愿.
师爱无声[J]
.生活教育,2009(3):41-42.
7
黄美娟.
战争的创伤 生存的困境——浅析《金色笔记》中安娜的自我成长[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49-50.
8
罗显武.
妈妈就是大写加粗的“粗心”[J]
.创新作文(小学5-6年级),2016,0(7):16-17.
9
张策.
一个女人的金色笔记[J]
.财经,2007,0(E04):20-24.
10
党永军.
论英语习语中的象征手法[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12):19-20.
文教资料
2008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