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经济学的理论研究重心及其研究范式
被引量:8
Theoretical study focus and paradigm of urban economics
出处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13-15,共3页
Urban Problems
参考文献6
-
1[1]山田浩之.城市经济学.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1
-
2[2]沃纳·赫希.城市经济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
-
3[3]陆玉麟.区域发展中的结构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
4胡佛,埃,李仁贵.区域发展的若干新老问题[J].经济译文,1990(6):52-57. 被引量:2
-
5[5]OLIVER E. WILLIAMSON SIDNEY G. WINTER. THE Nature of the Firm-Origins, Evolution , and Development.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1
-
6[6]Castells M. European cities,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and the global economy. Nwe Left Review, 1994
同被引文献47
-
1饶会林.试论城市空间结构的经济意义[J].中国社会科学,1985(2):49-58. 被引量:12
-
2李树琮.对城市经济学理论前沿研究的几点思考[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1(2):42-45. 被引量:5
-
3饶会林.城市经济学与学科建设[J].学习与实践,2004(11):51-53. 被引量:5
-
4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课题调研组.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5,21(1):1-10. 被引量:2
-
5<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课题组.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1):1-8. 被引量:5
-
6何添锦.国内外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经济问题探索,2005(5):21-24. 被引量:46
-
7饶会林.城市经济学科建设断想[J].财经问题研究,1995(9):49-53. 被引量:9
-
8饶会林,苗丽静,王晓玲,于洪平.加强城市经济学科的建设与发展[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4(1):43-49. 被引量:5
-
9吴德春,饶会林,郭鸿懋,雷仲敏.我国城市经济学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J].中国城市经济,2006(7):28-37. 被引量:7
-
10刘扬.试论我国城市经济学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19-21. 被引量:6
引证文献8
-
1张超.城市空间互补与城市交通问题[J].城市问题,2004(4):6-10. 被引量:4
-
2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研究的现实成就及未来研究趋向[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4):46-52. 被引量:2
-
3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8,29(5):11-21. 被引量:2
-
4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4(3):1-11. 被引量:2
-
5陈柳钦.我国城市经济学科发展动态分析[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09(1):68-76. 被引量:1
-
6陈柳钦.城市经济学的学科特性[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4(5):18-22.
-
7陈柳钦.城市经济学的学科特质与特性探讨[J].实事求是,2011(2):40-45. 被引量:6
-
8胡曙虹,马定国,许萍,王旭丽.江西省城市经济增长空间差异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1X):53-54.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17
-
1姜乃力.沈阳城市交通环境及对策研究[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194-196. 被引量:2
-
2孙斌栋,胥建华.上海城市交通的战略选择:空间结构的视角[J].城市规划,2007,31(8):62-67. 被引量:9
-
3黄庆瑞,汤小凝.《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福建建材,2010(4):125-126. 被引量:4
-
4康健,焦风雷,邢晓娟,张玫,金虹.开放式办公室及其声环境研究[J].城市建筑,2010,7(9):103-105. 被引量:10
-
5黄庆瑞,汤小凝.面向快速城市化的《城市经济学》课程体系构建[J].科技经济市场,2010(10):130-131.
-
6赵国亮,赵娇.中国大城市经济转型研究[J].中国市场,2011(42):64-67. 被引量:4
-
7何慧爽.跨学科专业课的课程改革与实践探索[J].中国电力教育,2011(12):105-106. 被引量:8
-
8杨应旭.我国城市经济研究述评[J].经济师,2012(4):72-73.
-
9许欧阳.新疆产业结构对地区增长贡献及空间差异分析[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2,11(12):44-49.
-
10王稳琴.经济学嵌入式学科馆员服务模式研究[J].情报探索,2014(8):43-45. 被引量:1
-
1张凝宁,赵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J].青春岁月,2012,0(21):265-265.
-
2唐仲勋,叶南客.一个被忽略的课题:论老年社会化[J].人口研究,1991,15(2):40-43. 被引量:2
-
3陆道如.地方政府在城市综合体中的角色表达[J].中国市场,2012(27):132-133.
-
4杨宇立.非政府组织:政治文明的微观基础[J].探索与争鸣,2006(4):31-33. 被引量:3
-
5李兴森,李爱华,张玲玲.论知识管理研究重心的转移[J].当代经济管理,2010,32(12):1-6. 被引量:2
-
6刘录护.经济社会学微观基础——经济行动的界定、演进与反思[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08,29(3):70-78. 被引量:1
-
7高成鸢.礼物的由来与中西文化[J].社会学家茶座,2012(1):143-149.
-
8崔家田.近代中国红十字运动史研究之省思[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3):429-433. 被引量:2
-
9苏铭鑫.关于国内外社会比较的研究综述[J].经济技术协作信息,2012(29):4-5. 被引量:1
-
10吴传一,龙运书,方晨曦.经济效益理论问题新探[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2,13(3):13-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