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中的疑难问题研究
被引量:
1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关于刑事证据的概念和性质目前尚无定性,按照马克思主义认识理论,证据应为一种根据,其本质是主客观的结合体,它既不是一种客观的事实,也不是客观物质的具体形态。关于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应根据证明对象的不同而异,即对于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排除一切合理怀疑;对于非犯罪构成要件的事实的证明,则只须达到优势证明的标准。
作者
田宏杰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律系
出处
《人民检察》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1-23,共3页
People's Procuratorial Semimonthly
关键词
证明标准
证据
合理怀疑
优势证明
分类号
D924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75
引证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27
参考文献
1
1
王作富等.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
同被引文献
75
1
柳振兴.
刍议赃款去向与贪污受贿犯罪的构成[J]
.人民检察,2001(12):37-39.
被引量:2
2
孟庆华.
妨害公务罪的犯罪停止形态问题探讨[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04,18(2):4-6.
被引量:2
3
孙军工.
《关于如何认定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有关问题的解释》的理解与适用[J]
.人民检察,2002(3):24-25.
被引量:10
4
王作富.
挪用公款罪司法认定若干问题研究[J]
.政法论坛,2001,19(4):79-86.
被引量:29
5
杨涛.
查处挪用公款犯罪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16(6):95-97.
被引量:9
6
朱平.
挪用公款案件审理中的疑难问题探讨[J]
.法学杂志,2004,25(6):58-60.
被引量:1
7
刘金林,于书峰.
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64-67.
被引量:8
8
刘兴树.
挪用公款罪的准确认定与立法改进争议[J]
.湖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8(2):20-23.
被引量:4
9
王兰玉.
挪用公款罪若干争议问题研究[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5):59-61.
被引量:2
10
武小凤.
挪用公款罪的未遂与预备形态新探[J]
.人民检察,2005(12S):50-51.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6
1
游伟,谢锡美.
论“挪而未用”行为的司法认定[J]
.福建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5(4):1-4.
被引量:3
2
刘金林,于书峰.
多次挪用公款的数额计算[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1):64-67.
被引量:8
3
孙国祥.
挪用公款罪争议问题研究[J]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2(17):121-132.
被引量:2
4
魏地.
挪用公款罪客观特征研究[J]
.检察实践,2002(3):46-49.
5
赵紫晗.
完善刑事立法遏制公司高管人员资金犯罪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2008(26).
6
鲍刚.
论挪用公款罪中的使用问题[J]
.学术交流,2008(11):80-82.
被引量:1
7
胡虎,黄恒学,胡海.
挪用公款罪客观认定评述[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30(6):166-169.
被引量:3
8
孙万怀.
挪用公款罪判例体系中的司法展拓[J]
.法学评论,2011,29(6):42-51.
被引量:5
9
唐勇.
小金库犯罪的刑法适用辨析[J]
.法制与经济,2012,21(22):70-71.
被引量:1
10
洪星,王刚.
挪用公款罪的停止形态探析[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5(5):86-91.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7
1
蔡荣.
挪用资金罪“超过三个月未还”情节的程序性定位及解读[J]
.刑事法评论,2024(1):190-203.
2
冯佳男,周剑.
挪用公款罪疑难问题研究[J]
.经济刑法,2019(1):217-233.
被引量:1
3
高铭暄,赵秉志,许成磊.
2002年刑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法学家,2003(1):36-43.
被引量:1
4
肖海珊.
“挪而未用”案件的司法认定[J]
.检察实践,2005(1):36-37.
被引量:5
5
王未.
析“挪而未用”行为之定性[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2):65-67.
被引量:2
6
储盛楠.
对边挪边还的挪用公款数额之认定[J]
.法制与经济,2009,18(22):72-73.
7
朱海勇.
挪用资金罪中“挪而未用”的认定[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160-160.
8
杨崇华,丁青青.
罪刑均衡原则视野下的挪用公款数额认定[J]
.福建法学,2010(2):62-65.
9
赵宝仓,杨崇华.
罪刑均衡原则视野下的挪用数额认定——对以后次挪用归还前次挪用行为的分析[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0(12):47-49.
被引量:7
10
赵宝仓,杨崇华.
罪刑均衡原则视野下的挪用数额认定 对以后次挪用归还前次行为的分析[J]
.中国检察官,2011(1):64-66.
被引量:5
1
张刚,王成军.
关于构建和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标准的法律思考[J]
.安康学院学报,2009,21(3):46-48.
被引量:2
2
陈新杰.
推定在毒品犯罪审判实践中的运用[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13):170-171.
3
王心权,陈冰.
略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标准[J]
.广东法学,2001(2):21-26.
4
杜曙光.
行政复议证明标准原理分析[J]
.商业时代,2007(2):60-61.
5
李小龙.
制作讯问笔录的体会及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天津检察,2006(6):35-36.
6
胡绳.
为什么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道路?[J]
.科学社会主义,1987(3):97-101.
7
陈卫东,徐贞庆.
论逮捕中社会危险性的判断方法[J]
.湖北警官学院学报,2015,28(9):117-120.
被引量:8
8
杨洁篪:中方坚决反对美国售台武器[J]
.台湾工作通讯,2011(3):7-7.
9
黄伟.
论反洗钱的举证责任倒置原则——兼论对中国反洗钱立法的建议[J]
.理论月刊,2009(4):117-119.
10
汪倩.
行政诉讼的证明标准[J]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6(2):50-52.
人民检察
2001年 第7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