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虎舌红组织培养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
9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取虎舌红优良植株的茎段为外植体,进行组培快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适宜的虎舌红继代增殖培养基为MS+6-BA 2.0 mg/L+KT 1.0 mg/L+IBA 0.5 mg/L。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1/2 MS+IBA 1.0 mg/L,在移植过程中,注意保湿排涝遮荫工作,移植成活率可达90%以上。
作者
张月娇
机构地区
福建省林业科技试验中心
出处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第z1期10-11,共2页
China Forestr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关键词
虎舌红
组织培养
快速繁殖
分类号
S7 [农业科学—林学]
作者简介
张月娇,通讯地址:363600,福建省南靖县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59
引证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36
同被引文献
59
1
刘德朝.
虎舌红人工栽培试验研究[J]
.林业科技开发,2003,17(z1):41-42.
被引量:3
2
赖淑华,胡燕,高小荣.
虎舌红人工繁育及无土栽培实验技术总结[J]
.气象与减灾研究,2002,26(3):22-23.
被引量:5
3
罗吉凤,程治英,龙春林.
虎舌红的组织培养[J]
.植物生理学通讯,2004,40(4):465-465.
被引量:22
4
杨妙贤.
虎舌红野生资源的开发利用[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23(6):27-27.
被引量:19
5
陈际伸,袁贵明.
虎舌红人工繁殖与造型栽培技术研究[J]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8(6):84-85.
被引量:5
6
张清华.
紫金牛属植物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
.华西药学杂志,1994,9(2):99-103.
被引量:31
7
詹选怀,桂忠明,陈春泉,张向东.
虎舌红迁地保护技术的研究[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5,24(1):65-67.
被引量:12
8
林若冰,林仰河.
虎舌红的驯化栽培技术[J]
.花木盆景(上半月),2005(6):14-14.
被引量:1
9
凌育赵,曾满枝,严志云.
超临界萃取气-质联用分析虎舌红挥发油化学成分[J]
.精细化工,2005,22(10):766-769.
被引量:19
10
巢建国,谈献和,张瑜,刘海萍.
白花蛇舌草组织培养研究[J]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1(6):369-370.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9
1
曾云英.
野生植物资源虎舌红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8(1):61-62.
被引量:15
2
曾云英,孙英.
虎舌红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3):5875-5876.
被引量:4
3
曾云英.
虎舌红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J]
.北方园艺,2009(8):155-157.
被引量:4
4
吕惠珍,徐丽莹.
观赏植物虎舌红栽培繁育技术[J]
.河北林业科技,2009(4):132-132.
被引量:8
5
罗宝丽,邹蓉,韦记青,陈宗游,李虹.
紫金牛属植物栽培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909-2912.
被引量:6
6
侯娜,陈骏,王港,娄丽,李茂,邓伦秀,文弢.
野生珍稀植物虎舌红组培快繁技术研究[J]
.种子,2015,34(1):119-122.
被引量:2
7
陈骏,娄丽,侯娜,杨小红,王港,李茂.
虎舌红组培苗移栽条件优化试验[J]
.贵州科学,2015,33(4):56-59.
被引量:3
8
申敬民,杨鹏,李茂,侯娜.
野生珍稀观赏植物虎舌红芽苗移栽技术[J]
.农技服务,2016,33(2):10-11.
被引量:2
9
陈锐,邓伦秀.
虎舌红培育技术研究现状及展望[J]
.贵州林业科技,2017,45(4):52-57.
被引量:4
二级引证文献
36
1
张龙辉.
虎舌红播种育苗试验[J]
.林业勘察设计,2024,44(1):79-80.
2
钟娟,周兵,龙婉婉,曾建忠,郭琳.
遮光对观赏植物虎舌红和紫金牛光化学效率的影响[J]
.北方园艺,2011(9):92-95.
被引量:1
3
黄秀华,张丹,邓国兵.
红毛毡提取物体外抗肿瘤的实验研究[J]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09,31(4):149-150.
被引量:8
4
罗宝丽,邹蓉,韦记青,陈宗游,李虹.
紫金牛属植物栽培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2010,49(11):2909-2912.
被引量:6
5
杜娟,邵慧敏,叶萌.
虎舌红种内花粉形态与活力的比较研究[J]
.北方园艺,2011(1):80-83.
被引量:4
6
王金德,杜娟,邵慧敏,母贤.
虎舌红花芽分化的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6):3181-3181.
被引量:3
7
曾云英.
虎舌红组织培养中有效无菌材料的获得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1):6411-6412.
被引量:3
8
邹锡成.
浙江省紫金牛属药用植物资源调查及利用[J]
.现代农业科技,2012(15):80-81.
被引量:2
9
熊兴隆.
虎舌红人工繁育栽培技术总结[J]
.农业与技术,2013,33(2):120-121.
被引量:7
10
黄丽华,张剑波,祁翔,谢华,王济红.
梵净山秋、冬季观果植物资源名录及观赏价值评价[J]
.贵州科学,2014,32(3):6-16.
被引量:6
1
宋丽艳.
抚育采伐有关技术[J]
.河北林业,2006(3):35-35.
被引量:2
2
H.F.D.Bell,陆超忠.
澳洲坚果扦插繁殖技术[J]
.云南热作科技,1998,21(3):46-48.
被引量:4
3
焦进良.
养猪场防暑降温的技术措施[J]
.河南畜牧兽医,2003,24(4):22-23.
4
杜成印.
陕西猕猴桃产业发展的问题与建议[J]
.西北园艺(果树),2013(3):16-18.
被引量:9
5
张士泉,张可.
桂花嫩枝插 育苗好成活[J]
.农家参谋,2003(8):18-18.
6
丰锋,叶春海,李映志.
菠萝蜜的组织培养[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2(2):49-53.
被引量:4
7
郑平.
仙客来怎样制种[J]
.花卉,2005(4):27-27.
8
黄永平.
泡桐育苗技术[J]
.安徽林业,2008(3):42-42.
被引量:2
9
黄永平.
泡桐育苗技术[J]
.林业与生态,2011(5):30-30.
被引量:3
10
张春华,李昆,刘方炎,谷勇,杨文云,唐国永,孙永玉.
穗条产地环境异质性对麻疯树扦插效果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6):54-58.
被引量:2
林业科技开发
2003年 第z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