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重组综合经济效益的评价与因子分析法的运用
被引量:4
出处
《财经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S1期341-343,共3页
Finance & Economics
参考文献5
-
1朱宝宪,王怡凯.1998年中国上市公司并购实践的效应分析[J].经济研究,2002,37(11):20-26. 被引量:134
-
2李善民,陈玉罡.上市公司兼并与收购的财富效应[J].经济研究,2002,37(11):27-35. 被引量:394
-
3冯根福,吴林江.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01,36(1):54-61. 被引量:782
-
4陈信元,张田余.资产重组的市场反应——1997 年沪市资产重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9,34(9):47-55. 被引量:327
-
5陈晓,陈小悦,刘钊.A股盈余报告的有用性研究——来自上海、深圳股市的实证证据[J].经济研究,1999,34(6):21-28. 被引量:340
二级参考文献20
-
1陈小悦,徐晓东.股权结构、企业绩效与投资者利益保护[J].经济研究,2001,36(11):3-11. 被引量:786
-
2吴世农.我国证券市场效率的分析[J].经济研究,1996,31(4):13-19. 被引量:318
-
3袁国良 刘树成.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实证分析及其相关问题.中国资本市场前沿理论研究文集[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
4J·弗雷德·威斯通.兼并、重组戌公司控制[M].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5弗雷德.威斯通.兼并、重组与公司控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
6殷醒民.公司并购的金融经济学解释[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
-
7陈小悦,陈晓,顾斌.中国股市弱型效率的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1997(9):13-17. 被引量:159
-
8吴淑琨,柏杰,席酉民.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的分离与合一——中国上市公司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1998(8):21-28. 被引量:195
-
9赵宇龙.会计盈余披露的信息含量——来自上海股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1998,33(7):41-49. 被引量:476
-
10陈信元,原红旗.上市公司资产重组财务会计问题研究[J].会计研究,1998(10):1-10. 被引量:82
共引文献1484
-
1李梦琦.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影响因素[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1(S01):21-27. 被引量:5
-
2宋昕倍,逯东.并购基金能促进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吗——基于“二次并购”视角[J].会计研究,2023(10):61-74. 被引量:1
-
3李倩.基于熵值法的沪深上市公司并购新三板企业绩效研究[J].会计师,2022(15):7-11. 被引量:1
-
4朱超,易祯,刘宇霄.“人心思稳”——盈余惯性的异质性解释[J].金融科学,2021(1):59-94.
-
5李舒豪.借壳上市中的控制权交易风险应对:业绩补偿承诺制度及其反思[J].金融法苑,2023(1):174-197.
-
6朱雅典,才国伟.股权质押、大股东行为与企业并购[J].金融学季刊,2020(4):1-22. 被引量:3
-
7沈伟志.化工产业并购整合的绩效分析——基于A股上市公司2011—2018年数据[J].经济研究导刊,2020,0(5):140-146.
-
8黄勇,张启伟,张玉洁.并购交易特征因素对合并对价分摊至商誉的影响研究[J].当代经理人,2024(1):26-38.
-
9赵君丽,童非.并购经验、企业性质与海外并购的外来者劣势[J].世界经济研究,2020,0(2):71-82. 被引量:18
-
10张晨宇,毛新述,毛聚.国企改革、国有资本布局优化与价值创造——基于中央企业并购重组的经验证据[J].管理科学学报,2023,26(10):36-55.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36
-
1金道政,王宏.上市公司资产剥离效应实证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1):27-28. 被引量:6
-
2唐莉.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的财富效应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4(12):43-49. 被引量:3
-
3张艳,李书锋.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实证研究[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4,27(6):656-659. 被引量:1
-
4李继志,李明贤.中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5):43-46. 被引量:1
-
5李善民,王彩萍.基于价值创造的资产剥离——深圳万科股份有限公司案例研究[J].广州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1-8. 被引量:9
-
6金桩,蒋序怀,郭彩霞.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绩效的分类事件收益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8(2):108-112. 被引量:6
-
7金桩.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类重组绩效的综合财务分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2005(1):49-53. 被引量:4
-
8罗良忠,史占中.我国上市公司资产剥离宣告效应实证分析(英文)[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6,35(4):573-576. 被引量:7
-
9雷辉,陈收.基于长期超额收益率的不同资产重组方式绩效实证研究[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6,27(5):45-49. 被引量:16
-
10刘星,安灵.基于盈余管理视角的中国上市公司资产出售实证研究[J].当代财经,2007(1):113-119. 被引量:12
二级引证文献9
-
1张星.我国公司紧缩研究现状综述[J].价格月刊,2011(10):86-89.
-
2张欣.我国上市公司不同资产剥离动因对绩效影响的分析[J].商业时代,2014(6):84-86. 被引量:3
-
3孙依凡.W公司资产剥离事件——三次问询函的波动[J].河北企业,2019,0(7):72-74.
-
4曹满丹,卢香君.内控质量对实际控制人干预企业决策的影响——基于民营企业资产剥离效率的实证检验[J].安顺学院学报,2019,21(5):115-121.
-
5李素云.战略转型下A公司资产剥离案例研究[J].环渤海经济瞭望,2020,34(7):112-113. 被引量:3
-
6胥朝阳,李怡楠,赵晓阳,李子妍.中国食品有限公司连续性资产剥离的创值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2021(12):111-117. 被引量:5
-
7代海静.东华能源资产剥离绩效评价[J].会计师,2022(5):22-23.
-
8郑蓉.东华能源资产剥离的经济后果研究[J].会计师,2022(4):56-58. 被引量:1
-
9印长副,郭忻彦.中联重科资产剥离动因与财务绩效研究[J].会计师,2023(3):55-57.
-
1白鹤.并购重组业绩补偿中出售方的会计与税务处理探讨[J].经济视野,2016,0(23):110-110. 被引量:1
-
2李宏伟,杜亚娟.基于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结论的几点阐述[J].东方企业文化,2011(9X):228-228.
-
3谢明亮,史弘.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及其管理[J].山东社会科学,2005(4):85-87. 被引量:4
-
4from A. T. Kearney.并购成败的逻辑[J].建设机械技术与管理,2003,16(9):18-19.
-
5周丽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9):35-37. 被引量:7
-
6周丽丽.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价值最大化绩效评价[J].科技管理研究,2008,28(3):275-277. 被引量:7
-
7徐忠.危机时刻话绩效——企业绩效管理的一个思考[J].才智,2009,0(8):269-269. 被引量:1
-
8张丽萍.股权激励的业绩效应——来自我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J].经营与管理,2014(6):111-116. 被引量:4
-
9刘天雄,杨媚媚.中小板上市公司股价同步性实证分析[J].财会月刊(中),2015(3Z):126-129. 被引量:1
-
10张文峰,张琦,黄榕.内部审计在企业业绩评价中的角色扮演[J].创新科技,2004(8):5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