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然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人类精神文明的栖息地。西方生态文学思潮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进入中国后,热度居高不下,在中国作家四十余年的摸索与实践下,生态写作逐渐形成规模,也显露出中国本土性特征。近年来,中国的生态创作与批评研究积极在时代发展的格局下寻找定位,藏族的生态写作也显露出“边缘的活力”。藏族作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激活,对生态写作传统的延续以及民族生态文化的融合,让生态文学的本土表达与审美形态体现出新的话语实践。
出处
《阿来研究》
2024年第2期216-223,共8页
ALai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口头传统与书面文本关系研究”(22BZW17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郑佳丽,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丹珍草,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