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山西大阳古镇的古法手工制针业曾在明朝末年到清朝中期繁盛一时,盛销全国各地乃至中亚地区,为大阳古镇赢得了“九州针都”的美誉。但在近代以后随着机械化浪潮的冲击而日渐衰微。虽然随着2006年“大阳传统手工制针技艺”成为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迎来了一个较好的发展态势,但仍存在着传承力量薄弱、传统文化土壤改变、非遗文化博物馆不规范化等问题。为此,应立足于大阳手工制针的实际情况和发展特点,加强非遗传承人的认定和管理、加强大阳古镇文化生态保护区建设、结合旅游产业进行产业融合开发与创新、建立完善古法手工制针的研究体系等,以谋求山西大阳古镇古法手工制针业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发展。
出处
《传媒论坛》
2022年第5期82-84,88,共4页
Media Forum
基金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项目编号:S202111318045)资助
作者简介
杨然,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阳手工制针技艺;陈星翰,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阳手工制针技艺;凌彩云,江西科技师范大学,研究方向:大阳手工制针技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