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反预期表达与话语标记“谁知”的形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话语标记"谁知"旨在标示前后语段之间的反预期关系。在反预期的表达上,"谁知"在预期显著度、反预期向度、反预期对象等方面呈现出一定的特征。"谁知"的标记化与所在反问构式赋义、构式内部句法语义组配以及外在语用功能转化密切相关,期间并非经历感叹过程,反问与感叹是一体两面的性质。
作者
刘丞
杨静
机构地区
河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对外汉语研究》
2020年第1期85-94,共10页
基金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63批面上资助,项目名称是“疑问结构的构式化与话语功能的浮现”(项目编号:2018M631673)
关键词
谁知
反预期表达
功能转化
标记化
分类号
H146.3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8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1174
同被引文献
16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1):50-61.
被引量:436
2
胡德明.
话语标记“谁知”的共时与历时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67-72.
被引量:25
3
李宗江.
“看你”类话语标记分析[J]
.语言科学,2009,8(3):326-332.
被引量:54
4
李宗江.
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
.世界汉语教学,2010,24(2):192-198.
被引量:84
5
刘丞.
由反问句到话语标记:话语标记的一个来源——以“谁说不是”为例[J]
.汉语学习,2013(5):105-112.
被引量:14
6
彭睿.
框架、常项和层次--非结构语法化机制再探[J]
.当代语言学,2011,13(4):321-335.
被引量:14
7
沈家煊.
语用原则、语用推理和语义演变[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36(4):243-251.
被引量:321
8
石毓智.
现代汉语疑问标记的感叹用法[J]
.汉语学报,2006(4):14-26.
被引量:30
9
史金生.
“又”、“也”的辩驳语气用法及其语法化[J]
.世界汉语教学,2005,19(4):52-60.
被引量:55
10
吴福祥.
试说“X 不比 Y·Z”的语用功能[J]
.中国语文,2004(3):222-231.
被引量:312
二级参考文献
180
1
朱铭.
关联推理中的话语标记语的语用研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96-98.
被引量:10
2
董秀芳.
“X说”的词汇化[J]
.语言科学,2003,2(2):46-57.
被引量:214
3
冉永平.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2000,17(4):8-14.
被引量:462
4
沈家煊.
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
.当代语言学,1998(3):41-46.
被引量:513
5
吴中伟.
论“又不P,~Q”中“又”的意义[J]
.汉语学习,1999(4):30-32.
被引量:13
6
姚振武.
“以为”的形成及相关问题[J]
.古汉语研究,1997(3):25-32.
被引量:18
7
LaurenceR.Horn,沈家煊.
语用学理论(上)[J]
.当代语言学,1991(2):1-6.
被引量:9
8
崔永华.
不带前提句的“也”字句[J]
.中国语文,1997(1):18-24.
被引量:26
9
陈宝勤.
试论“而后”“而已”“而况”“而且”“既而”“俄而”“然而”[J]
.古汉语研究,1994(3):28-33.
被引量:10
10
相原茂.
汉语比较句的两种否定形式——“不比”型和“没有”型[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3):73-87.
被引量:46
共引文献
1174
1
秦煜松,郭利霞.
壶关方言中的反预期话语标记“说咧”[J]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24,40(1):44-51.
被引量:1
2
李宇凤,朱嘉诚.
副词“都_(2)”语义语用研究综述[J]
.语言历史论丛,2021(1):54-76.
被引量:1
3
王新.
现代汉语反预期范畴的性质和概貌[J]
.语言与翻译,2022(2):5-11.
被引量:3
4
王林哲.
“这/那家伙”的词汇化及话语标记功能[J]
.东方语言学,2021(1):87-102.
5
梁永红.
汉语“简直了”的话语标记功能及其形成[J]
.语言学研究,2020(2):100-110.
被引量:3
6
石锓,倪峰山.
明代汉语疑问句功能的融合与扩展[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3(1):90-106.
被引量:1
7
董秀芳.
具有反预期功能的副词的分类及语义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1(1):101-113.
被引量:1
8
赵彧,白雪飞.
“原来”的反预期性质及其相关问题[J]
.语言研究集刊,2022(1):53-67.
被引量:4
9
吴春相,史又今.
反复构式“N来N去”的互动倾向[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156-175.
10
张汶静,邢莉莉.
“也”和“又”的负极性特征探索——从二者在WH句式中的区别出发[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85-104.
同被引文献
16
1
许皓光.
试谈反问句语义形成的诸因素[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13(3):66-68.
被引量:19
2
李宇明.
反问句的构成及其理解[J]
.殷都学刊,1990,11(3):91-99.
被引量:57
3
方梅.
自然口语中弱化连词的话语标记功能[J]
.中国语文,2000(5):459-470.
被引量:362
4
齐沪扬,胡建锋.
试论负预期量信息标记格式“X是X”[J]
.世界汉语教学,2006,20(2):31-39.
被引量:74
5
董秀芳.
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
.世界汉语教学,2007,21(1):50-61.
被引量:436
6
李宗江.
关于话语标记来源研究的两点看法——从“我说”类话语标记的来源说起[J]
.世界汉语教学,2010,24(2):192-198.
被引量:84
7
胡德明.
话语标记“谁知”的共时与历时考察[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3):67-72.
被引量:25
8
袁毓林,刘彬.
疑问代词“谁”的虚指和否定意义的形成机制[J]
.语言科学,2017,16(2):113-125.
被引量:18
9
朱军.
回声话语的认同功能——基于互动与立场表达的视角[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20(4):91-102.
被引量:23
10
李洋,陈一.
双视点互动标题句的语用功能及话语整合策略[J]
.语言文字应用,2020(4):101-111.
被引量:14
引证文献
1
1
王羽熙.
新兴立场标记“谁懂(啊)”的话语功能及形成探析[J]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24,53(1):150-156.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张倩倩.
新兴立场标记“那咋了”的立场表达功能及其形成[J]
.现代语言学,2025,13(6):116-123.
对外汉语研究
202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