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新文学乡土叙事的土地情结 被引量:2

The land complex of local narration in the new literature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土地情结"作为"乡土中国"的文化特征,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上,可以分为三种不同的表现方式:五四文学的乡土叙事,是为了满足启蒙者的思想诉求,故重"乡"轻"土";左翼文学和解放区文学的乡土叙事,是为了满足革命者的政治诉求,故重"土"轻"乡";抗战文学的乡土叙事,则是为了满足中华民族的情感诉求,故既重"乡"又重"土"。然而无论是哪一种表现方式,"乡土情结"都是其不可或缺的创作主题。
作者 宋剑华
机构地区 暨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东岳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0-28,共9页 DongYue Tribune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新文学伦理叙事研究”(项目编号:18AZW0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宋剑华,男,文学博士,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

二级参考文献88

  • 1杨奎松.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对日军事战略方针的演变[J].历史研究,1995(4):23-35. 被引量:8
  • 2李金铮.土地改革中的农民心态:以1937—1949年的华北乡村为中心[J].近代史研究,2006(4):76-94. 被引量:101
  • 3黄道炫.洗脸——1946年至1948年农村土改中的干部整改[J].历史研究,2007(4):89-110. 被引量:53
  • 4《保德及其他地区土改工作报告》[J].土改通讯,1947,(4).
  • 5李里峰.土改中的诉苦:一种民众动员技术的微观分析[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7,44(5):97-109. 被引量:140
  • 6金耀基.《人际关系中人情之分析(初探)》,见于杨联隍.《中国文化中“报”,“保”,“包”之意义》,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136页.
  • 7《毛泽东、刘少奇关于土地政策发言要点》,载中央档案馆(编):《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文件选编(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年)》,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1年版,第7页.
  • 8《山东省战时行政委员会为准备反攻开展拥军运动的指示》(1944年12月28日),载山东省档案馆、山东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山东革命历史档案资料选编》第13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68页.
  • 9《淮北苏皖边区冬学委员会关于大规模开展今年冬学运动的指示》(1944年11月7日),载豫皖苏鲁边区党史办公室、安徽省档案馆(编):《淮北抗日根据地史料选辑》第7辑(文化教育部分),1985年,第249页.
  • 10中共渤海一地委宣传部:《对去年大参军工作的初步检查(草稿)》(1948年8月8日),河北省档案馆藏,248-1-27-2.

共引文献6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2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