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律是前近代中国的成文法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法典,也是构成传统中国法理思维的基础。相对于唐律来说,现今保存着大量的明清律注释著作。明清时期的律学是惠及后世的中国史上最为丰硕的成果之一。所有这些,有助于后人理解传统中国法理思维的发展变化。律所见法理思维的中心是,在断罪量刑时会考虑到诸种因素。在前近代中国法学家的法理思维的深处,"杖八十"与"杖九十"这种在今人看来无甚区别的量刑恰恰涉及问题的本质,即反映社会应有秩序的结构。沈之奇撰《大清律辑注》是在继承中国传统的律及律学发展的基础上,承袭了明代中叶以后律学研究成果的集大成著作。该书在充分吸收清代以前积累的法理思维的基础上,通过附以"沈注"的形式阐述了其对律文的独到见解。因此,该书不仅代表着清律注释的最高水准,也代表着前近代中国法理思维所达到的高度。
                
                
    
    
    
    
                出处
                
                    《法律史评论》
                        
                        
                    
                        2020年第2期53-72,共20页
                    
                
                    Legal History Review
     
    
    
    
                作者简介
谷井阳子,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天理大学文学部教授;伍跃,京都大学文学博士,大阪经济法科大学国际学部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