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先秦以来重要的学问修习之法,“偶语诗书”不是“小说家”类的“街谈巷语”。它应由孔子所开创,为孔门所传承,并为后世今文官学的经说、师说开辟了道路,对秦王朝的思想专制造成了文化冲击。与单纯藏书不同,“偶语诗书”可以在文本的深化和扩展中,转化为师生互动的教学活动,以“夫子之业”对接“圣王之道”;以“师道”对抗“君道”。它作为“私学”的支撑,与秦廷所主导的“官学—法教”之间产生了不可避免的冲突。作为思想文化的通道,它既联结着古典知识的传承方式,更成为“以古非今”的重要依凭。由此在秦王朝的“焚书”事件中,其被视为比藏书更为严重的“犯罪”。也由此,它不能被简单地归为“焚书”的附属物,而应该属于“焚书”的升级或加强版。
作者简介
王刚,男,历史学博士,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先秦两汉史、古文献与学术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