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田汉在不同时期对"希伯来精神"有不同的阐释和理解。他既吸收了从阿诺德到厨川白村的希伯来精神观,又汲取了日本对基督教文化的理解,但并未简单沿袭域外希伯来话语,而是在前人基础上重新书写希伯来。希伯来话语进入现代中国后,逐渐脱离原有表述,被赋予新的文学想象,成为意识形态的象征物。《灵光》与《午饭之前》可视为田汉书写希伯来的两个代表性文本,从《灵光》到《午饭之前》,既是田汉希伯来话语表述的拐点,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希伯来双重面相的转折点。
出处
《基督教学术》
2020年第2期382-396,427,共16页
Christian Scholarship
作者简介
刘君君,清华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