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唐代江苏省域的北部主要属于河南道的徐州、泗州和海州,中部属于淮南道的楚州、扬州,南部属于江南道的润州、常州、苏州。《江南通志》、《江苏省通志稿》、《江苏通史》等三本著述中关于唐代江苏地区进士数量的记载分别为88人、116人、111人,本文经过逐一考证,确认唐代江苏地区的进士人数为118人,其中及第时间可考者78人,及第时间无考者40人;同时确认史料中记载的唐代江苏地区进士有13人为非进士出身,10人为非江苏籍进士。对唐代江苏进士群体进行分析,有以下发现。一、118名进士主要集中于江南道,占比86.4%,其中润州20人,常州14人,而苏州一地就有68人。科举时代,特别是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进士人数占比较大,尤其是清代的苏州地区,科举及第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进士科114人状元中49人出自江苏,而苏州一地就有26人,从唐代苏州进士占比情况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并非偶然。二、118名进士中位列三品以上高级官吏的有27人,占比22.8%,其中出任宰相的11人,是为上官仪、来济、高智周、王播、王起、李绅、毕諴、杨收、王铎、李蹊、陆扆,占高级官吏的40.7%。除了唐初的上官仪等三人之外,自王播开始的8人均为贞元、元和之后的科举及第者。这一结论验证了唐代中后期,进士科出身者成为国家高级官吏的主要来源这一观点。三、118名进士中有多人出自科举家族,科举家族是科举制度实施之后开始出现的一种特殊的家族形态,其基本特征是家族成员中以科举入仕的人越来越多,维系家族荣誉、地位的主要方式是子弟读书,参加科举,入仕为官。具有代表性的杨悟虚家族七代有17人科举及第,其中进士及第15人;归氏家族则有归仁绍等5位进士科状元。四、118名唐代江苏地区进士在文学史上具有一定的影响,殷璠编辑的《丹杨集》是唐人选唐诗较早的版本,收录的18人中有多人为江苏籍进士;《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上官仪、来济等17人;元人辛文房编写的《唐才子传》,江苏籍学人入专传者有储光羲、包融等19人。
出处
《科举学论丛》
2020年第2期82-115,共34页
Journal of Imperial Examination
作者简介
许友根,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教授,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特聘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