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HIV感染/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AIDS)患者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功能重建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1月—2021年1月安远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05例HIV感染/AID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抗病毒治疗,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6、9、12个月的CD4^(+)T细胞水平,分析患者治疗12个月后免疫功能重建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分析免疫功能重建的危险因素。结果:患者治疗3、6、9、12个月的CD4^(+)T细胞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6、9、12个月时的CD4^(+)T细胞水平均高于治疗3个月时(P<0.05),治疗9、12个月时的CD4^(+)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6个月时(P<0.05),治疗12个月时CD4^(+)T细胞水平高于治疗9个月时(P<0.05);将治疗12个月后CD4^(+)T细胞增长数>100个/μL患者纳入免疫重建良好组,增长数≤100个/μL者纳入免疫重建不良组,免疫重建不良组患者中男性、WHOⅣ期、初治年龄≥50岁、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的构成比高于良好组(P<0.05),而基线CD4^(+)T细胞≥100个/μL、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计数≥4.0×10^(9)/L、血清白蛋白(albumin,Alb)≥35 g/L的构成比低于良好组(P<0.05);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WHOⅣ期、初治年龄≥50岁、CRP≥8.0 mg/L、依从性不佳、初始耐药、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是免疫功能重建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HIV感染/AIDS患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仍会出现免疫功能重建不良,临床需重视其相关因素即WHO分期、初治年龄、CRP水平、患者依从性、是否初始耐药、是否合并结核或真菌感染、基线CD4^(+)T细胞、WBC、Alb水平等。
出处 《抗感染药学》 2022年第12期1722-1727,共6页 Anti-infection Pharmacy
作者简介 廖彦慧(1974—),男,副主任医师,电子邮箱:liaoyh1976@163.com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2

二级参考文献90

共引文献453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