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结合江苏高校发展的特点,针对江苏高校科技创新中存在的问题,在分析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各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提升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相关对策与建议。
作者
周琦
机构地区
盐城工学院科技产业处
出处
《内江科技》
2020年第5期17-18,共2页
基金
2019年度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协同创新视角下江苏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研究(2019SJA1769)”阶段性研究成果
关键词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
科研团队
江苏高校
三螺旋理论
问题及对策
分类号
G644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3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139
同被引文献
9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参考文献
2
1
陈桂香.
高校、政府、企业联动耦合的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机制形成分析——基于三螺旋理论视角[J]
.大学教育科学,2015(1):42-47.
被引量:139
2
洪林,郭雷振.
我国高校协同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及实践改革走向[J]
.南京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6(2):57-60.
被引量:2
二级参考文献
13
1
[美]约翰·S·布鲁贝克 王承绪 译.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13-18.
2
Henry Etzkowitz, Chunyan Zhou. (Introduction to special issue) Building the entrepreneurial university: a global perspective[J].Science and Public Policy. 2008(11): 637-646.
3
麦可思研究院.2013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蓝皮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125.
4
[美]乔尔·布利克,等.协作型竞争--全球市场的战略联营与收购[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8:48.
5
Drongelen K.V.,Bilderbeek I.C.R&D Performance MeasuremenhMore than Choosing a Set of Metrics [J] .R&D Management, 1999,29(1): 25.
6
劳埃特·雷德斯多夫,马丁·迈耶尔,周春彦.
三螺旋模式与知识经济[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1):11-18.
被引量:32
7
蔡翔,王文平,李远远.
三螺旋创新理论的主要贡献、待解决问题及对中国的启示[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26-29.
被引量:58
8
陈巧巧,卢永嘉.
浅析PI制的含义及发展[J]
.学理论,2011(14):93-94.
被引量:33
9
段宝岩.
实现协同创新的关键是体制机制改革[J]
.中国高等教育,2012(20):15-16.
被引量:10
10
张海滨.
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机制构建[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27(3):104-107.
被引量:44
共引文献
139
1
林晓云.
三螺旋视角下高职产业学院建设的路径研究[J]
.教育科学论坛,2022(24):33-36.
被引量:1
2
李琴,贺莺.
政产学研一体化翻译专业研究生教育模式探索——以西安外国语大学为例[J]
.外国语言与文化,2021,5(1):82-91.
被引量:5
3
沈成君,冯江.
新农科“三融三通”一体化协同育人的生态逻辑[J]
.现代教育管理,2021(6):51-57.
被引量:19
4
刘容,董文涵,张豪杰.
管理类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全过程培养模式探索[J]
.科教导刊,2023(25):34-36.
5
杨长友,常清.
国家创新体系效能提升背景下高校创新体系优化研究[J]
.科技促进发展,2024,20(7):655-662.
6
刘佳彤,石乘齐.
“高校-政府-企业”三螺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探索[J]
.就业与保障,2020(7):100-101.
被引量:4
7
李松.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耦合路径研究——以柳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4(8):82-86.
8
梁永国,谢战军,李少云,乌鹤,韩志勇,宋现允,刘喜梅.
基于“专创融合”的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3(13):189-194.
被引量:2
9
张毅.
地方财经类高校经管类专业“三型”人才“一体四翼”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14):146-148.
被引量:2
10
曲蒙.
三螺旋理论视角下地方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17):81-83.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9
1
张玉碧.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以河南省为例[J]
.中国高校科技,2016(6):76-77.
被引量:6
2
黄海峰.
经济转型与国际社会责任践行[J]
.中外企业文化,2018,0(3):43-45.
被引量:2
3
丁喆.
基于组织变革视角探析中国媒体融合发展策略[J]
.中国传媒科技,2019,0(6):36-38.
被引量:1
4
殷绚,周峰,管国锋,刘碧云,吕凤兰.
新形势下高校科技管理政策的创新—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J]
.山东化工,2019,48(3):119-120.
被引量:3
5
王鹏.
基于组织战略的培训体系构建[J]
.知识经济,2019,0(22):12-13.
被引量:1
6
王东林,李新,谢长虹.
关于焦作市“引才聚焦”工程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
.人才资源开发,2019,0(23):13-14.
被引量:1
7
马香媛,沈丽丽,黄鹤.
区域科技人才政策比较及实施效果分析——基于政策工具视角[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16(2):7-14.
被引量:10
8
贾友军.
组织战略视角下人力资源效能提升研究[J]
.现代商业,2020(13):66-67.
被引量:3
9
王晓艳.
美国高校供应链人才培养的借鉴与思考[J]
.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18,3(4):90-95.
被引量:4
引证文献
1
1
王炜,王学慧,刘西涛.
高校科技创新人才激励管理的探求——以组织核心战略为视角[J]
.中国高校科技,2021(8):16-21.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威然,陈思洁.
科技人才使用机制的构建路径研究[J]
.管理学家,2022(2):73-75.
2
李斌,杜昂.
辽宁人才激励与保障政策可视化分析[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6(2):76-81.
被引量:1
3
甄岳.
中小型科技企业人才激励策略研究[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22(4):1-3.
被引量:1
4
王彩云,高迪,杨涛莲.
国家卫生健康委重点实验室核心科研团队组成结构现状及分析[J]
.中国卫生产业,2022,19(9):30-34.
被引量:2
5
纵天,索柏民.
中国科技创新人才研究的知识图谱——基于CNKI(1998—2020年)的可视化分析[J]
.科技和产业,2022,22(9):221-227.
被引量:1
6
梅江林.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与实践路径[J]
.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6):74-76.
被引量:2
7
李照月.
社会偏好视角下我国高校知识型人才激励问题研究[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24,44(1):66-74.
8
张洋,黄楠,余厚强,李晶.
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的我国科技人才评价导向研究[J]
.情报科学,2024,42(3):10-17.
被引量:5
9
金天.
科技人才激励政策何以提升青年人才创新绩效?——基于多重中介机制的实证分析[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25,16(4):72-83.
1
李田华.
基于三螺旋理论的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模式构建[J]
.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8):134-135.
被引量:4
内江科技
202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