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当代诸多研究领域,例如在关于情感论、反身性的社会学叙事、神经科学、文化地理学、行动者网络理论、美学和哲学等系列研究中,"习性"已经成为一个极富于活力的讨论话题。通过为自由和自主的实践提供空间,"间隙"打开了重新塑造习性的可能性,也因此避免了将习性理解为一种自动重复行为的形式,从而逃脱了习性的约束。与此同时,通过将行为置于认识论逻辑或美学权威的指导之下,间隙提供了重塑行为的机会。这种间隙是在习性机制暂时停滞时产生的,权威人士们希望能够"察觉到这种间隙"。
Habit has become a lively topic of debate across a range of contemporary fields of inquiry:in affect theory,sociological accounts of reflexivity,the neurosciences,cultural geography,actor network theory,aesthetics and philosophy.It is this gap that opens up the possibility of re-shaping habits by providing scope for practices of freedom and self-determination that escape the constraints of habit,understood as a form of automatic repetitive conduct.At the same time,this gap provides an opportunity for conduct to be re-shaped by being brought under the direction of epistemological or aesthetic authorities which aspire to"mind the gap"that is produced when the mechanisms of habit are temporarily stalled.
出处
《马克思主义美学研究》
2019年第2期27-59,616,共34页
Research on Marxist Aesthetics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当代美学的基本问题及批评形态研究”(15ZDB023)的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
习性
间隙
习性政治史
习性系统
牧师权力
habit
gap
a political history of habit
habit system
pastoral power
作者简介
托尼·本尼特(Tony Bennett),生于1947年,当代世界享有盛名的文化研究的代表人物,在20世纪70年代即成为英国文化研究的主要发言人,80年代受聘于澳大利亚格里菲思大学,1998年回英国开放大学接任霍尔的教授职务,2009年再度回到澳大利亚,任西悉尼大学教授。研究兴趣涵盖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诸多领域,尤其在文学理论、文化研究、文化社会学以及博物馆研究等方面卓有贡献。主要专著有《形式主义与马克思主义X《文学之外》博物馆的诞生:历史的、理论的、政治的》《文化与政策:作用于社会》文化研究:一个勉强成立的学科》《文化:改革者的科学》当代文化和日常生活》和《批评的轨迹》等;向丽,女,1978年生,广西桂林人,哲学博士,云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文艺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审美人类学;赵威,男,1991年生,河南周口人,云南大学文学院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美学和审美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