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断裂的情感体验与书写实践——格非江南小说论 被引量: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作为江南之子,格非的江南小说构思与书写深受时代意志和地方经验制约。在断裂的创伤中,格非重返长江南岸的故乡,在想象中重建自我与江南的联系。小说聚焦于长时段历史中个体经历的诸种断裂和心灵变化,表现主体的创伤情感体验和自我知觉的反复练习。在格非笔下,寻找奥德修斯的身影、重建整体性是肯定自我的出路,体现格非对世界审美的把握,其江南书写呈现出鲜明地方特色。
作者 吴亚丹
机构地区 华东师范大学
出处 《文艺评论》 CSSCI 2022年第1期53-63,共11页 Literature and Art Criticism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原文化与20世纪河南文学”(10CZW061) 吉林省高教科研重点项目“国学经典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GJX2020C38)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二级参考文献51

  • 1李春青.“吟咏情性”与“以意为主”──论中国古代诗学本体论的两种基本倾向[J].文学评论,1999(2):33-40. 被引量:18
  • 2陈晓明.《风琴》——后悲剧时代的抒情风格[J].文学自由谈,1992(2):133-135. 被引量:1
  • 3张学昕.格非《人面桃花》的诗学[J].当代作家评论,2005(2):41-49. 被引量:17
  • 4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文学讲稿》,申慧辉等译,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版,140页,281页.
  • 5弗洛伊德.《詹森的〈格拉迪瓦〉中的幻觉与梦》,见《论文学与艺术》,第3页,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1.
  • 6福柯.《疯癫与文明》,第13页,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9.
  • 7罗兰·巴特.《写作的零度》,第33页,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 8威廉·H.布兰察德.《革命道德——革命者的精神分析》,第29页,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4.
  • 9歌德.《歌德谈话录》,见伍蠡甫编.《西方文论选·上》,第467、464页,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 10张清华.《精神分析:三个试验细读的案例》,《天堂的哀歌》,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5.

共引文献182

同被引文献26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