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性"均有论述,认为"夫险莫险于心",与先秦儒家关于"心"是善的总体判断不同,而与先秦道家对"心"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的思考还比较简单,对于先秦道家关于"无心"一面的论述完全没有涉及。《殷高宗问于三寿》认为民性包含"阳"、"晦"两部分,肯定"晦"而否定"阳",与先秦儒家论性距离较远,总体与先秦道家贵阴贱阳思想是一致的。《殷高宗问于三寿》的心性说是先秦道家心性说中的重要一环,它可能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四篇和《黄帝四经》,大致与《庄子》年代相当,但其理论重心与《庄子》不同,《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性"的探讨都是为了治国,体现出战国黄老学的思想特色。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新黄老学出土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CZX024).
作者简介
袁青,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珠海519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