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与先秦儒道的心论和性论 被引量:1

On the Doctrine of Mind and Nature in Tsinghua Bamboo Slips Emperor Gaozong Asked Three Elderly People and the Pre-Qin Confucianism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清华简《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性"均有论述,认为"夫险莫险于心",与先秦儒家关于"心"是善的总体判断不同,而与先秦道家对"心"的认识基本一致,但《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的思考还比较简单,对于先秦道家关于"无心"一面的论述完全没有涉及。《殷高宗问于三寿》认为民性包含"阳"、"晦"两部分,肯定"晦"而否定"阳",与先秦儒家论性距离较远,总体与先秦道家贵阴贱阳思想是一致的。《殷高宗问于三寿》的心性说是先秦道家心性说中的重要一环,它可能晚于老子,早于《管子》四篇和《黄帝四经》,大致与《庄子》年代相当,但其理论重心与《庄子》不同,《殷高宗问于三寿》对于"心"、"性"的探讨都是为了治国,体现出战国黄老学的思想特色。
作者 袁青
机构地区 中山大学哲学系
出处 《华夏文化论坛》 2019年第2期33-41,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最新黄老学出土文献研究”(项目编号:18CZX024).
作者简介 袁青,男,哲学博士,中山大学哲学系副教授(珠海519082)。
  • 相关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34

  • 1袁青.“道家主干说”述评——兼论老子所实现的哲学突破[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13,29(7):20-25. 被引量:5
  • 2汪燕岗.彭祖考略[J].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5(2):86-90. 被引量:5
  • 3王先谦.《苟子集解》,沈啸寰,王星贤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8年,第145,237-238页.
  • 4《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 5清·阮元校刻.《十三经注疏·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1527页,第1528页.
  • 6黎翔风.《管子校注》,北京.中华书局,2004年,第363页.
  • 7《中国人性论史·先秦卷》,上海三联书店2001年版,第39页.
  • 8《中国哲学原论·原性篇》,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第57页.
  • 9李晨阳.荀子哲学中“善”之起源一解[J].中国哲学史,2007(4):83-89. 被引量:14
  • 10王先谦,1954年:《苟子集解》,中华书局.

同被引文献14

引证文献1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