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通过“黔”所指地的变化和“黔驴技穷”成语的演变历程,发现对于“黔驴技穷”的认识存在两个方面的错位:其一为地域范围的认识错位,其二为成语在传播过程中造成的错位,并判断在民国时期报刊出现对该成语的频繁使用,加深了对“黔驴技穷”的误解。进一步在这种错位之中找到是何种原因让“黔驴技穷”与贵州发生错位,并在“黔驴技穷”的现象背后阐述推动“黔驴技穷”错位发展的因素,以及分析“黔驴技穷”中不同的历史记忆的延续和再记忆过程。
出处
《人口·社会·法制研究》
2022年第2期215-221,共7页
Research on Population,Society & Legality
作者简介
刘子星(1999-),男,土家族,贵州印江人,贵州大学历史与民族文化学院2017级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地方史与地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