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帛书《易传》论“时”,以“四时”为基础,以“岁”为旨归,涉及古代早期卦气说。其中,“天时渐”和“岁之义”表达天时渐变的思想,《损》《益》之道则通过“卦”与“时”的结合表现四时之有序更替。“趣时”是其思想旨趣,最后落实在“君子务时”层面。可以说,帛书《易传》论“时”有两条进路,一是“时”的自然义,侧重在时节物候层面,根本意涵在于“变易”;二是“时”的人文义,纯以人事言之,强调“君子务时”,突出君子“因时而行”的行动力,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其中,自然义是人文义的前提,顺应天时是“君子务时”的理论基础和最终依据,二者共同涵括在天地人的宇宙整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