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元稹历次自编别集的诗歌分类,构成其诗体观念的发展历程与内涵特征。“十体”分类法是这一历程的起点,钱志熙先生指出其中包含的三个分类标准,实为一个动态思考过程,而此后历次诗歌分类都是对这三个标准的沿袭与简化。从体裁形式看,由三分趋于二分再回归三分,缘于元稹在不同情况下对古体诗广、狭二义的不同使用。从讽喻性质看,这一标准在施用范围上的逐步缩小,反映了元稹对不同体裁诗歌创作性质的界定日益明晰。从特定题材看,《元氏长庆集》中“悼亡”“艳诗”类作品的编纂变化,体现了其特定理念在创作实践中的延续、调整。上述诗体分类,是客观体裁类别、元稹个人创作实践、元稹文集编纂思路共同影响的结果。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晚唐文人自编文集与文学演进研究”(18BZW048)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杜光熙,天津人,唐山师范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