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来,在指导性案例以及类案检索制度的影响下,已决案例对于规范法律适用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逐渐成为司法适用中的一种新规范。特别是在刑事司法领域,因对法律适用、裁判尺度的规范化要求极高,加之庭审实质化、有效辩护等改革举措的提出,除裁判者外,控辩双方也表现出对类案的极大关注,并呈现出类案自发性运用的态势。然而,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控辩审三方对类案的运用状况,以及英美法系视域下刑事判例的应用图景进行综合分析可知,刑事类案在诉讼活动中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的修正和完善空间,出现了类案运用的制度化选择与自然化选择之间存在冲突,以及类案运用的规范意识与回应参照诉求现实之间存有偏差等问题。对此,应当在借鉴域外经验的基础上,找寻与我国刑事司法规律相符的类案运用路径。通过强化刑事类案检索的规范意识、明晰刑事类案的论证逻辑、在演绎与对话间形成类案供给的良性循环等方式完善刑事类案自发性运用的规则体系。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13-119,共7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的法律制度和执行机制研究”(批准号:20ZDA094)
作者简介
卢诗谣(1994-),女,瑶族,广西贺州人,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诉讼法学、司法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