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法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中山大学法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张亮教授访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实践在法学研究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法学研究的生命力在于实践,文章从反倾销法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研究、涉外法治研究及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角度展开,提出应从法治实践中发现具体问题,以问题为导向展开研究。在分析美国对华反倾销调查所涉的法律问题时,应重视具体案例中所体现的法律问题,并结合美国反倾销法、WTO的相关规定,提出对中国实践真正关切的法律对策。针对近年来粤港澳大湾区法治建设问题,亦应在“一国两制”框架下,结合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实践及相关法律政策,不断探索推动规则衔接机制的具体法治方案。在涉外法治研究方面,应围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加快推进我国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等重要论断,结合涉外法治建设现状,总结涉外法治方面仍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根据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面临的主要问题,应将习近平法治思想贯穿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从做好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统筹工作、完善涉外法治人才协同培养机制、加强国际法学科建设等方面予以完善。此外,对于从事国际经济法研究的学者而言,应关注国际经济法实践、中国涉外法治工作、国际学术前沿,在国际舞台积极发出中国声音、提出中国方案,逐步提高中国法学的国际影响力。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7,共5页 Social Scientist
作者简介 张亮(1977-),湖北汉川人,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院长,中山大学涉外法治研究院院长,中山大学纪检监察研究院院长,全国法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广州市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担任中国国际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香港基本法澳门基本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广东省法学会副会长等,系广东省委政法委、广东省委外办、广州市政府等法律顾问。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出版《反倾销法损害确定问题研究》等多部专著,在《法学研究》、Journal of East Asia and International Law等重要法学刊物发表论文多篇。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港澳基本法委员会委托项目、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委托项目、最高人民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等多个项目与课题。法学博士,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研究员,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法;陈希聪(1994-),女,广东湛江人,中山大学法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法;唐韵萌(1993-),女,广西桂林人,《社会科学家》杂志社编辑,研究方向为编辑学、生态美学、民族民间文艺学。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