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根本目的在于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态优先,以科技创新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其对“科技-生态-经济”耦合关系的强化,在经济社会中将表现为民众更为丰富的物质精神双重财富获取和更为先进、自主与高效的生产活动实施。科技赋能下的节能减排能够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双赢,兼顾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如此,民众对于更低能耗下更高数量和更高质量产出的认同,将进一步刺激其内生性环保意愿,提升自主环保意识。不仅如此,当科技驱动下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高质态新兴路径后,民众对于已经被破坏的生态环境也将产生更强烈的修复意愿,对于尚存的良好生态资源则会借助于科技手段加强保护力度而积极构建人类可持续发展环境。未来,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水平和文化传统,在提升民众自主环保意识上需基于“科技-生态-经济”耦合度,以促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为根本目标,注意结合内外部环境与政策的变化,使具体策略措施更具针对性。
出处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3-98,共6页
Social Scientist
基金
2023年上海市教育卫生党委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伟大建党精神融入党的建设全过程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研究”(项目编号:2023ZX045)
2022-2023年度上海学校共青团工作课题“伟大建党精神引领新时代青年理想信念的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2LX5-08)
作者简介
鞠国魁(1983-),江苏泰兴人,博士,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助理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徐义圣(1980-),山东淄博人,上海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政教育;通讯作者:李伟(1963-),上海人,上海大学管理学院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