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十六国时期,五胡入主"中国",而晋室则僻居扬越。为与东晋争正朔,五胡王朝依托中华传统的夷夏互变、地域以别华夷理念,自居"中国"以示五胡居"中国"而变为华夏;以族类意味浓厚的"扬越"指代东晋,以示晋室居扬越而变为蛮貊。五胡王朝自居"中国"、重定华夷的宣传,旨在以中华传统的"王者居中国""正朔不加夷狄"为依据,自居中华正朔而斥东晋为蛮貊僭伪。为应对这一挑战,东晋刘宋之时南人通过礼制改革,逐步树立了建康的天下中心地位,将"中国""徙到"东南。南方与北方的"中国"之争,使南人摒弃了狭隘的"吴人"身份认同,转而认同"中国"。南北双方共同的中国人身份认同意识的形成,为中国重归一统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心理基础。
出处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64-172,共9页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华夏认同视野下的五胡王朝合理性构建与民族整合研究”(项目编号:15CZS04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刘东升,安阳师范学院历史与文博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