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视频辅助下肛瘘治疗(video-assistedanalfistula treatment,VAAFT),简称肛瘘镜,2006年由意大利的P.Meinero教授创新地将腔镜技术引入到肛瘘的治疗[1]。肛瘘镜是一种使用硬式内镜经病理性管道进行探查和处理的肛瘘微创手术技术,具有安全、微创、有效的临床优势[2]。2014年此项技术在我国开始推广,通过近十年的应用,肛瘘镜已被应用于越来越多的疾病诊治,但是相关的适应证、禁忌证、操作规范等尚未形成共识和规范。因此,由上海市医师协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大肠肛门病专业委员会共同发起,邀请国内行业专家对肛瘘镜在肛肠疾病临床应用的适应证、禁忌证和并发症防治等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临床提供肛瘘镜技术在肛肠疾病应用的共识意见,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加速康复。
作者
王琛
姚一博
曹永清
陆金根
WANG Chen;YAO Yibo;CAO Yongqing;LU Jingen(Longhua Hospital Affiliated to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hanghai 200032,China)
出处
《上海中医药杂志》
CSCD
2024年第S01期36-40,共5页
Shanghai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基金
上海市卫健委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三年行动计划项目(ZY[2021-2023]-0209-06)
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试点项目建设—高水平研究型中医医院建设项目(YC-2023-0901)
上海市窦瘘疾病研究中心项目(2023ZZ02003)
关键词
肛瘘镜
临床适应证
专家共识
video-assisted anal fistula treatment
clinical application
expert consensus
作者简介
通信作者:王琛,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E-mail:wangchen_longhua@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