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商人祭祀祖先不使用偶像,而是立石作为祭祀祖先的象征。石上放置祭品,特别是血食祭祀祖先,把带血的祭肉盛在"俎"上,俎放在石上,便成为甲骨文"■",即"示"字的象征原型。商人祭祀祖先,一般还要用鼎。甲骨文中常见的"■",应该就是方鼎,甲骨文中凡出现"■"字的地方,应该都是用鼎。鼎是祭祀祖先最常用的祭器,鼎是温器,说明商人也用熟食来祭祀祖先。"■"被视为"贞",但现今的"贞"应该是周代"卜""鼎"合文时才出现的新字。且"贞"原本字意为正,汉代才训释为问。十个天干是一旬,即为太阳在不同日子里的不同名称。商王的祖先去世后,庙号取自天干,实即用商王的先祖配祀太阳神或将其视为太阳神的化身;36旬或37旬的"周祭"先祖,同时也是带闰周的太阳历的历法。将帝王祖先视为太阳神,来源于夏代以来的历法,但夏代祭祀的方式很可能与商代不同,商代帝乙"为偶人""射天"可能是受到夏代影响的不成功的宗教礼仪改革,故其被视为"无道"。
出处
《老子学刊》
2020年第2期149-161,共13页
作者简介
张雪松,1980年生,北京人,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副教授,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专职研究员,出版学术专著四部,发表论文近百篇。